第15版:湘江副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计算万物 湘约未来——智算驱动新质生产力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浴血荣光 守望和平

  黄清卫

  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终极篇,《浴血和平》一改前两部一战到底的叙事风格,采取了两条平行线的叙事方式,将电影所要强烈表达的“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主题思想,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影片正是通过“文戏”与“武戏”张弛有度的平行叙事,实现“文中有武,武中有文”的叙事效果。

  影片中关于“边打边谈”这一情节的场景呈现,只是整个朝鲜战争谈判期间的“冰山一角”。158次大会,733次小会,5次中断,历时747天的谈判,这组数字从侧面揭示了谈判进程的艰辛、危险、曲折、无奈……与此同时,部分同志对谈判工作还不理解,因为他们心里存有一个共识:“谈判是谈不出和平的”。影片中,典型地存有这一思想的,是中方谈判代表团翻译组组员李晓。

  李晓是贯穿《志愿军》三部曲的灵魂人物,她更是千千万万抗美援朝女兵英勇无畏的化身。她的成长之路非常清晰——联合国大会上中方的翻译助理,战场上用广播激励士气的播音员,最后成长为谈判桌上独当一面,敢于亮剑于敌,敢于唇枪舌剑驳斥敌方谈判代表的优秀战士。她为何有如此举动?因为她内心深处对敌人的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爱。起初,她不愿留在谈判组,她要上战场,她要真枪实弹地同敌人干。

  然而,林月明的出现,让李晓改变了想法。林月明的丈夫崔如山牺牲在全国胜利解放的前夕。她强忍悲痛,在朝鲜停战谈判中忘我地工作,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勇于同不可一世的敌方谈判代表作斗争。涉及我方核心利益时,她寸步不让,与此同时,还能给予敌方代表有力回击。她对战友则是关爱有加,李晓对谈判一事想不通,她则以言传身教去感化。

  影片中主要的武戏,就是以第五次战役为主线,辅以两次比较著名的战役——枫川里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为副线,让“边打边谈”的文、武两条线并肩而行。

  枫川里战役前,孙醒和李晓短短10分钟的相见,仿佛走了70余年,这短短的相见,既充盈着不舍,又预示着诀别。孙醒心里清楚,此一别,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了,他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李晓说:“我只请了10分钟的假”,但是,孙醒却讲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他最后说道:“我可请了一个钟头的假,想和你好好聊聊……”其实,这就是战友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枫川里一役,虽然志愿军第47军第139师某连拼死抵抗,但是终因寡不敌众,部队被迫后撤;后来,孙醒与连队奇袭敌营,最终壮烈殉国。他的牺牲,让那只用石头拼起来的和平鸽又多了一份血色浸染。

  上甘岭战役,敌人30余万发炮弹如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大地在瑟瑟颤抖,水杯在桌面上狂乱跳舞……在争夺表面阵地的战斗中,黄继光用热血染身书写了自己不朽的风华人生。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多次顽强地爬起来,视死如归地冲向敌人的碉堡。他21岁的青春年华,就此定格。而他那布满血色与征尘、最终堵住枪眼的身躯,如同一尊用钢铁意志铸就的丰碑,屹立不倒。

  时光易逝,爱国依旧,《志愿军》三部曲落下帷幕。然而,那些为和平牺牲的英雄名字,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