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挨家挨户走访 直面乡情民情
湖南理工学院让学生在乡土实践中拔节成长

  徐典波  张晋超

  “我们在绥宁苗寨开启直播,把苗乡的银饰、苗药香囊、苗歌文化推向云端,带到大家的眼前。”

  “我们对君山区上岸渔民生活转型面临的挑战进行调研分析,区政府十分重视,召开专题座谈会和我们面对面交流。”

  “我们带着康王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开展‘党史少年说’活动,现在每个小朋友都能分享家乡的一段红色历史故事了。”

  ……

  近日,在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会上,各支队伍代表踊跃发言,气氛热烈。这些鲜活实践,是该校推动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湖南理工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岳阳,这里拥有以求索精神和忧乐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平江起义革命精神和任弼时骆驼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还有以洞庭湖、长江生态治理为典范的生态文化。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双资源融合育人,即以党的创新理论为“魂”引领育人方向,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根”厚植育人土壤,形成了理论引领与文化浸润深度融合的育人新范式,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明显增强,一批优秀典型脱颖而出。

  学校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为主题引导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个人理想追求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考量,自觉把爱国、强国、报国融入日常,把青年大学生的时代使命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当中。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广大青年学子走进广阔天地,在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施展才华,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他们不仅是新时代建设的见证者,更成为行动的先锋、创新的种子。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湖南理工学院的37支“三下乡”团队、580余名同学走崎岖山路、赴偏远乡村,挨家挨户走访,直面乡情民情。

  队员们给村里的孩子们讲拼音算术,也带孩子们体验跳动的AI动画、泥巴和竹棍堆砌的建筑模型;为建好村民休闲文化广场测量数据,也给防返贫监测对象修补漏雨的屋顶;开展党史宣传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也挖掘地域特色探索创新文旅新路径。“只要是绿水青山所需,只要是乡亲们民生所盼,我们都努力寻找解决路径——这个过程,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知行合一’的力量。”碧水湖南团队负责人柳喜艳同学感慨道。

  “青年学子要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筑牢理论根基,主动融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印证理论、检验理论、运用理论。”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鲁涛介绍,近年来,学校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现实议题开展实践。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政策理论的理解,更锤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学校形成了志愿献血捐髓的“湖南理工现象”,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最美文明实践志愿者、“守护好一江碧水”志愿者、“西部计划”群体、从戎报国群体等先进个人和集体。

  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国云表示,学校始终坚持“理论铸魂、文化润心”,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和使命担当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奋力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湖南理工学院将继续拓展实践育人平台,推动更多青年学子向下扎根、向上成长,把青春力量书写在祖国大地之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