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肖富林,男,汉族,195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中学高级教师。他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廉洁自律,坚守乡村教育二十余载。曾被评为“邵阳好人”“全省最美老干部”。
日志
8月26日,晴。暑假快要结束了。
暑假总是无聊的,直到新学期开始,我才像“活”过来一样。老伴总说我是“工作狂”,这话不假。
在茶元头中学这二十多年,我一心扑在学生身上,自家孙子倒管得少。所幸教学成绩还算令人欣慰:2003年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班,44人中有26人政治中考满分;2020届195班,46人中有20人考上市一中、二中;去年的204班,道德与法治平均分82.68,最高分97.5……
无心炫耀,但我带班确实有一手。我的理念很简单,就两个字:“严”与“爱”。“严”是教育的载体,“爱”是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要做到严爱相济,二者缺一不可。
我教学管理严格,那是出了名的。不少家长特意把孩子送到我这儿“改造”。刘邵磊是我碰到的第一个“刺头”。刚进班时,他那发型把我吓一跳:刘海长到盖住眼睛,头发竖直立起,向四处炸开。听说他还是某个“帮派大哥”呢。
我和他父母说:“要来我班上可以,头发必须剃了,从‘头’做起。”
结果这孩子,去理发店修了一点点鬓角就回来了。我说不行,再剪短点。一来二去,总共剪了三次,头发还是长,我火了:“再剪一次还不行,就别来了!”他这才按要求理好发、进了班。
我坚信,行为习惯与学习相辅相成。“先做人,再读书;既做人,又读书;做好人,读好书。”日常行为上,我要求学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衣冠整齐,男生不得留长发,女生不得穿金戴银涂指甲,不穿背心、拖鞋进出教室,上课不能喝水、下位、讲小话……
正人先正己,我也向学生承诺,一切规定从班主任做起,如有违反,甘愿同罚。因此,凡经我调教的班级,不管成绩如何,学生绝对品行端正,作风优良。
光靠严格还不够,当班主任,必须发自内心的关心、关爱学生。
寄宿班的学生们,大多父母不在身边,一年到头住在学校,他们不只是我的学生,更像我自己的孩子。为了多陪伴他们,我干脆把家也搬进了学校。老伴懂我,总默默支持着我,在我忙不过来时,帮我在煤灶上烤红薯、煮鸡蛋。有一次,学生悄悄说白水蛋没味道,她二话不说,第二天就改煮茶叶蛋。那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蛋,暖的是孩子们的胃,也是他们想家的心。
初中青春期正是贪睡的年纪,我总是五点半天没亮就起身,六点准时去寝室敲门、开灯,轻轻喊他们起床。晚上我总习惯查两次寝:23点查一次,1点再查一次,第一次看人在不在,第二次看睡没睡,听见他们平稳的呼吸,看见一张张熟睡的脸,心里才踏实……
日日如此,年年这般。有人问我何必这么辛苦?我只是怕他们寂寞。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感觉还有人守着、念着、疼着,不为别的,就为学生。
想起那个“刺头”刘邵磊,后来总说我是他的“再生父亲”,把他当亲生的看。是啊,每个孩子走进我的班,我就放不下了。他叛逆、打架、留长发,可我看得出来,他内心渴望被看见。
我安排他做生活委员,夸他文笔好;他打架差点被停课,我一边批评一边为他争取机会。后来他变了,变得懂事、上进,还做了学习委员。直到现在,他读研、结婚,遇到大事还常打电话问我:“肖老,您看这样行不行?”
这两天又从刘邵磊父母那听到好消息:今年7月,邵磊收到了浙江师大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8月已与大学同学完婚,可谓双喜临门!从当年的小混混到现在的高材生,我那些年的起早贪黑、用心良苦,都值了。
乡村教师的日子,清贫又寂寞。然而,面对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那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身影,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我选择,我愿意,我快乐。
如今,我已年近古稀,早就该退休啦。可我多想再给孩子们查一次寝室,再喊一次起床,再煮一次茶叶蛋……前些日子,北塔区教育局通知我不再续聘,这些平日里的琐碎日常,终将成为记忆了。
其实我设想过很多次退休的场景,只是真到了这一刻,还是舍不得,放不下。教育是一场爱的接力,我完成了我的这一棒,期待着更多年轻人接过下一棒,让乡村教育的灯火永远明亮。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