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产业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蒋洁琼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中职、专科和本科完整的贯通培养体系,但仍存在多元办学机制不够健全、职普融通不够深入、职业教育数字化系统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主渠道,其生命力在于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破除梗阻,打通人才精准供给的“任督二脉”。产业转型升级日新月异,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职业教育要真正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引擎”,首要任务便是破解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时差”与“温差”。构建灵敏高效、科学前瞻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精准度的关键一环和当务之急。应建立由教育部门主导,联合工信、人社、科技及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湖南省产业人才需求监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平台”,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调整提供精准导航。推动院校建立“专业设置年度评估与预警退出机制”,对连续多年招生困难、就业率低、对口率差、产业需求明显萎缩的专业实行限招、停招或转型。鼓励院校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前瞻性地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专业方向,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

  校准靶心,重塑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广“订单式”“冠名班”“现代学徒制”等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编写与更新、实习实训指导及考核评价全过程。探索建设多元主体共建共管的产业学院或特色二级学院。赋予产业学院更大自主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推广“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明确企业参与承担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与成本分担机制,落实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激励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

  贯通链条,锻造支撑湖南智造的能工巧匠。推动建立“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将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教学,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果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推动多元协同的办学机制建设,提倡企业真投入、真参与,院校真对接、真服务,以此促进专业技术研发、工艺革新与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平台上无缝对接、相互反哺,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同时优化人才供给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紧贴产业脉搏,以“数字职教”助力技能习得更高效、更精准,源源不断输送产业急需的“高适配性”技能人才,有效破解“结构性短缺”与“供需错位”。

  推动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持续投入资源、破除壁垒、创新机制。当职业教育的“教”精准锚定产业的“需”,当企业的“产”深度融入院校的“学”,必将锻造出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更广阔的前景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善用复合治理:新时代湖南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ZJGB2023846)研究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