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可为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和新的发展机遇,应持续推动以数智技术创新为重要内容的新质生产力与湖湘文化深度融合,激发湖湘文化发展的“数智力量”。
廓清数智技术赋能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新月异的数智技术,为湖湘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拓展湖湘文化的传播广度。传统的文化传播主要依赖线下展览、书籍和口耳相传,而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媒体平台,湖湘文化的经典内容如岳麓书院文化、湘绣、花鼓戏等,可借助数字化存储、智能化推送,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传播。二是有利于丰富文化体验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优化受众体验。VR、AR等技术可以还原历史场景,如“数字岳麓书院”项目能让用户沉浸式体验古代书院讲学场景。湖湘文化还以电子书、在线课程和互动游戏等数字化产品为便捷载体,以独特底蕴和趣味性吸引着年轻一代。三是有利于优化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推动湖湘文化产业化发展。比如借助区块链技术强化湖湘文化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助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探索数智技术赋能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其一,构建湖湘文化数字资源库,夯实数据基础。湖湘文化发展,首先需要系统化的数据支撑。应联合高校、博物馆、文化机构等,利用3D扫描技术对古籍文物进行高精度建模,对湖湘文化的文字、影像、艺术品等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与整理,形成可永久保存的数字档案,建立统一的“湖湘文化大数据平台”。其二,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提升传播效果。一方面,利用AI技术将湖湘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艺术创作,如借助AI绘画生成“数字湘绣”、将AI作曲融入花鼓戏唱腔等。另一方面,可利用元宇宙技术,打造“数字湖湘”虚拟空间,让用户以虚拟身份参与湖湘历史事件,增强文化体验的趣味性和代入感。其三,推动“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培育新型业态。湖湘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化支撑,应推动文化创意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技术标准、关键元器件和核心设备装备等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商贸、街区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复合型文化产业特色街区和文化体验场景空间。
前瞻数智技术赋能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未来趋势。数智技术对湖湘文化的赋能不仅体现在当下,更蕴含着深层次的变革可能。一是人机协同创作,重塑文化生产方式。在AI技术日益成熟背景下,人机协同或将成为文化创作新模式。AI可辅助学者分析湖湘历史文献,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甚至生成新的研究视角;艺术家可利用AI工具设计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的湖湘风格作品。这种协作模式不仅能提高创作效率,还能激发新的灵感,推动湖湘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二是虚实共生,构建文化生态新体系。元宇宙、数字孪生技术的进步,可使湖湘文化的传承突破物理限制。未来可能出现“数字湖湘文明”生态,包括虚拟屈原纪念馆、线上湘江文化长廊等,人们可在虚实结合的空间中学习、交易文化产品。更深远的是,当数智技术与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深度融合,或将孕育出具有中国气派、湖南特色的数字文明形态,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全球互联,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借助数字翻译技术、虚拟展览、跨境数字平台等,湖湘文化可以更高效地“走出去”。应打破语言与地域障碍,向全球展示湖湘文化独特魅力。例如,举办线上湖湘文化国际展览,让全球观众沉浸式参观湖湘文化展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湖湘精神与新时代青年培育研究”(21WTC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