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徽 刘三文 杨丽莎
11月26日,永兴县太和镇七郎村的田间,多台高茬粉碎还田机来回穿梭,金黄的秸秆被迅速粉碎并还田。昔日令人头疼的处理难题,如今已成为改良土壤的“天然肥料”。这繁忙而高效的一幕,正是郴州将“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郴州市立足山地丘陵实际,坚持“还田为主、离田为辅”,通过优化路径、聚焦重点、强化保障,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预计今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5%。
因地制宜,探索多元路径
秋收时节,安仁县华王乡大塘村的稻田里一片繁忙。联合收割机轰鸣前行,将沉甸甸的稻穗卷入机腹,留下整齐的稻茬;紧随其后的打捆机“吐”出一个个紧实的秸秆方块,整齐码放在田间。与往年不同,如今农户们不仅忙着抢收稻谷,对田里的秸秆也格外上心——这些曾经被视为“负担”的稻草,如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这把草能变成“宝”,关键就在于一条条因地制宜的新路子。华王乡大塘村种植户侯光华高兴地说:“我家50亩稻田的秸秆全卖给了养牛户,收入1万元。”
大塘村共有近2000亩农田,如何实现秋收后“物尽其用”?湖南农业集团驻大塘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围绕秸秆综合利用打出“组合拳”,形成“低茬收割还田+菌菇栽培增值+饲料加工转化”的三端循环模式,覆盖从生产到利用的全链条。
郴州丘陵山区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水田与旱地交织,地块细碎、高低不平。面对规模化种植程度低、大型机械作业难、收集成本高等现实问题,郴州农业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成效显著。
路子对了,昔日无人问津的秸秆便在各处点草成金。在北湖区华塘镇雷笋基地,种植户利用秸秆作为保温材料,覆盖在土层表面以保持土壤温度,促进雷笋高产、优质、绿色生长,将昔日的秸秆“废料”转化为农林结合的新载体。
今年,郴州坚持“还田为主、离田为辅”的核心原则,将秸秆还田与农事需求相结合,既降低离田成本,又提升土壤肥力;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场景,推广“低茬收割+粉碎还田”与“高茬收割+灭茬还田”两种模式,适应小块耕地特点,缓解机械和人力不足的困境。
培育主体,激发示范动能
好模式需要人来推动,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正是这场“绿色变革”的主力军。临武县汇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新民共种植460亩双季稻。过去,收割后的稻草需人工挑运处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种田成本不断攀升。
今年,临武县农业农村局为种植户提供了稻草腐熟剂。施用后,不仅加速秸秆分解,还有助于减少田间病虫害。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周丽平介绍:“采用该技术可实现每亩水稻增产15公斤,减少化肥用量3公斤;同时配合无人机喷施腐熟剂,大幅节省人工成本。综合测算,每亩可实现节本增效约20元。”
让主力军轻装上阵,离不开实打实的政策与服务护航。
今年以来,郴州市农业部门以种植大户、合作社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奖惩约束”,打造示范标杆。面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开展精准培训,提升低茬收割、粉碎还田、机械维护等规范化水平;健全“一对一”服务机制,协调解决收储、加工、销路等实际困难;对合规还田主体给予奖补和项目倾斜,对违规焚烧者依法处罚并取消支持资格,形成“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鲜明导向。
政策活了,产业链也随之串联起来。在安仁县,农化服务产业联盟牵头为农户提供免费打捆、运输服务,并按100元/吨的标准予以补贴。合作社与湖南盛鑫生物能源等企业合作,将收储的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实现二次利用。其中,牌楼乡合作社已收储秸秆1800吨,创收16万元,带动12名村民就近就业。
政策护航,夯实长效根基
“稻草变钱”的故事,不只发生在田间地头,更延伸到了工厂车间。
在汝城县土桥镇的湖南雅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将回收的各类秸秆投入生产线。经过粉碎、发酵、造粒等工序,这些秸秆被加工成滋养土地的有机肥和基质土。
公司负责人何斌介绍:“我们每天可处理各类秸秆约24吨,生产出的有机肥和基质土还田后,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
土桥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李佳豪表示:“秸秆本身是富含有机质的资源。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进行肥料化加工,我们从‘被动禁烧’转向‘主动利用’,构建起一条农业绿色循环生产链。”
让企业有干劲,产业才能有奔头。郴州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快培育秸秆综合利用经营主体,并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用电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目前,全市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经营主体达142家,其中饲料化利用121家、肥料化利用13家。
产业要长远,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硬核技术的支撑。郴州通过“政策+资金+设备”协同发力,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坚实支撑。出台《郴州市秸秆综合利用六条措施》,明确技术推广、主体培育、资金支持等具体举措。嘉禾县广发镇通过出台相关奖补政策,鼓励农机手和农业合作社为现有旋耕机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确保秸秆在翻耕后能快速、充分地发酵分解,切实达到改良土壤、提升肥力的效果。
今年以来,郴州已争取省级资金1977万元,市级安排资金600万元,带动县级配套1144.7万元,用于保障机械采购、作业奖补等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