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综合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词为约,雅集如歌
——2025年志愿者迎接候鸟南迁侧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亚平

  洞庭湖畔,诗词为约;青山岛上,雅集如歌。这个冬天,一群怀抱热望的“鸟人”与南归的候鸟,共同谱写一曲天地间的温柔交响。

  11月22日,天朗气清,微风携寒。全球候鸟跟踪守护行动“跟着大雁去迁徙”在洞庭湖心的青山岛上静静展开。来自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中国农业大学湖南校友会、浏阳经开区的近百名志愿者,以心为灯、以爱为引,迎接那些穿越千山万水的翅膀。

  “走进自然,与天鹅相望,与大雁同歌,是这般宁静而美好。”校友会负责人方鸿轻声感叹,“不知是我们在守护自然,还是自然在疗愈我们?人与自然本就该如此相融共生——这不仅是文明的印记,更是我们心底最深的向往!”

  “留住江豚的微笑,跟着大雁去迁徙。”这句誓言,岳阳环保志愿者用十余个春秋默默践行。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始终守护着以江豚为象征的洞庭生态;由湖南最美志愿者周自然发起的“跟着大雁去迁徙”,更是一路向北,将守护的足迹延伸至西伯利亚,在中俄两国立起13块迁徙标志,向世界讲述中国志愿者与候鸟的深情故事。

  今春,汨罗江畔的“送别”犹在眼前。志愿者们以镜头定格、以曲艺传情、以诗词相送,目送天鹅与大雁北归西伯利亚。那是湖湘文脉与生态文明的交融,更是人们对天地生灵的虔诚礼赞。与此同时,鸟道沿线的志愿者同步直播候鸟北迁的壮景,湖湘礼社与汨罗诗联协会发起的诗词大赛,更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港澳台地区的近2000件作品。字字句句,皆是人类对迁徙生命的敬畏与祝福。

  在湖南环球信士鸟类卫星跟踪器的助力下,今年志愿者特别关注两只豆雁——“阿兰”与“阿芷”,以及从鄱阳湖启程的小天鹅“小姑”。它们的名字取自湘赣沃土,承载着深厚的地缘与人文情意。著名摄影家周利和教授动情地说:“此生,愿永远爱鸟、护鸟、拍鸟。”

  3月17日,阿兰与阿芷结伴启程,一路经鄂、豫、皖、鲁、津等地向北飞去。它们始终比翼齐飞,路线完全重合。“这或许是一对眷侣,或许来自同一个家庭。”志愿者心生暖意,“若真是情侣,那便是元好问笔下‘天南地北双飞客’的现代写照——它们的旅程,注定是一场浪漫的奔赴。”

  在唐山曹妃甸,它们驻足休整。尽管雁群在志愿者抵达前悄然转移,当地志愿者田志伟仍用镜头记录下那片滩涂的生态之美。然而5月13日,信号传来变故:阿芷越过额尔古纳河进入俄罗斯,向贝加尔湖而去;阿兰的信号却停留在呼伦贝尔一片湿地,再无音讯。志愿者们宁愿相信是仪器故障,仍怀着一丝希望默默守候。

  小天鹅小姑的旅程则相对顺遂,只在跨越渤海湾后于锦州遭遇沙尘暴。幸得当地志愿者及时守护,它安然穿越风沙,一路高歌进入东北。5月5日,小姑沿张库大道——那条从北京通往莫斯科的古茶道,也是电影《狼图腾》的取景地——飞越国境。山东志愿者许宝利拍下了草原的壮美,周自然亦赋诗相赠:“北鸿行处塞草黄,边城夜渡何苍苍。此境只堪携鸳侣,天庐地席醉花香。”

  秋深了,北极的寒潮唤醒了南归的羽翼。10月5日,小姑的信号重新亮起在周自然的手机屏幕上——它回来了!从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的科图伊河,到鄱阳湖的故地,它圆满完成了又一个迁徙的轮回。

  而阿芷的南归之路,却染上一缕牵挂。10月5日,它从靠近北极的苔原湖畔启程,那里有自然赐予的1平方公里“翡翠湖”。周自然以诗寄情:“江南送别影伶仃,万里云程接杳冥。五千归路冰与雪,莫负芦花有旧盟。”

  10月14日,感人的一幕发生了:阿芷在途中绕道,飞向了阿兰信号消失的地方。是感知到了什么?是来作最后的告别?周自然默默拼接起它们的飞行路线图,那条曾经重合、如今断裂的轨迹,让所有人心头一颤。

  如今,志愿者们聚在青山岛,观鸟拍鸟、分享万里护鸟故事,等待阿芷的平安归来,也等待一个关于坚守与重逢的答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