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综合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个性 放得开 简约而不简单
——从粤港澳共办十五运会实践,看湖南“接棒”可鉴之道(下篇)

    世界首个以举重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举重之乡”广东东莞石龙镇,图为举重博物馆展出的女子举重运动员相关展品(5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11月9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巨型鳌鱼“游入”体育场上空。

    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矜宜 刘涛

  一条巨大的、岭南味十足的鳌鱼,从开幕式游到灯光节,再“破浪而出”空降深圳湾……其“独占鳌头”的寓意,与体育竞技追求卓越的内涵高度契合。

  这不仅是全运文化遗产的一次精彩巡礼,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文化共融、共享盛事的生动体现。

  作为首次实现“一国两制”框架下联合办赛的全国性盛会,粤港澳十五运会在城市体育性格彰显、开放包容理念、简约办赛实践等方面的突破性探索,为湖南提供了可感可学的鲜活范本。

  性格赋能,让地域基因成为赛事底色

  第十五届全运会由粤港澳19个城市联合承办,是全运史上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赛事也成为了大湾区各地向全国观众展示城市“体育性格”的过程。

  什么是城市体育性格?简单来说,就是一座城市在体育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气质与鲜明特征——

  东莞是“篮球之城”,汕头是“冲浪胜地”,肇庆是“柔道之城”,清远是“漂流之乡”,石龙是“举重之乡”……一张张个性鲜明的城市“体育名片”大放异彩。这也让相关竞技项目的运动员到各个城市比赛,都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在‘举重之乡’拿到全运会三连冠,感觉意义非凡!听说这里有世界首个举重专题博物馆,我准备明天就去看看。”在东莞石龙镇进行的举重项目首个比赛日中,奥运“双冠王”、湖南中联重科举重队运动员侯志慧夺冠后激动地说。

  据了解,举重博物馆内珍藏着6000多件(套)珍贵藏品,包括陈镜开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60多套奥运冠军及世界冠军手印等,充分展示了中国乃至世界举重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一座城市的体育性格,不仅是在体育赛事和产业上的独特标识,某种程度上,它同样嵌入城市文脉与居民的生活方式之中。例如,佛山的龙舟运动不仅在当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一句“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本地俗语,就质朴有力地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十五运会后,广东将系统推动“体育+城市”,支持各地打造“一城一品”特色品牌,推动全省各地打造特色品牌赛事,形成“周周有比赛、地地有热点”的全省联动效应。

  从挖掘体育产业潜力到充实城市精神文化,城市的体育产业“有个性”,发展也将更具活力与韧性,必然也会为城市带来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种让城市特质成就“一赛一品”的思路,为湖南提供了直接借鉴——湖南可立足郴州“女排精神”、长沙“潮流体育”、益阳“羽毛球之乡”、张家界“户外探险”等城市体育基因,让每个赛区都成为城市性格的“立体展馆”。

  放得开更出圈,“小巧思”尽显湾区魅力

  “你是‘大湾鸡’吗?”“我不是……我是中华白海豚。”

  这是玩家与一款十五运会吉祥物玩偶的互动。

  本届十五运会,除了神兽鳌鱼火出圈,当然还少不了顶流“大湾鸡”。

  这款“聪明”的玩偶搭载了AI语音机芯,具备语音交互功能,能够全面地介绍十五运进程、全运会小常识等,还能讲故事;拆开“西游联萌”盲盒,孙悟空、猪八戒版公仔映入眼帘……在广东,多家本土企业获得本届全运会吉祥物的特许生产与零售授权,为萌宠植入地域文化是广东潮玩企业的创意。

  香港赛区独特的双层巴士周边、澳门赛区乒乓球毛绒挂件,上架即抢空……全运会打造出创纪录的2000多种特许商品,赛程刚刚至半,就收获了6.8亿元的销售额。大湾区是如何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字“放得开”。

  放得开,不仅带来商机,还引得流量。面对网友“大湾鸡”的调侃,设计师“主动承认、马上加入”,官方也采取了很松弛的态度,才有了网友的二创、三创、N创,一波波将其推向顶流。

  媒体服务的细节更见用心,十五运会为注册记者准备的“文旅融合媒体礼包”堪称典范:重达8公斤的媒体包,实实在在地让大家感受到“礼重情义更重”的满满诚意;供大家边吃边打卡的美食护照,让四面八方而来的记者们秒变“岭南里手”;肇庆的“玉石”饰品盲盒,精美与惊喜不期而遇;石龙举重赛场,会发声的非遗玩偶,则巧妙地把新昌鼓、南狮等原声录入其中,让人爱不释手……

  这种“于细微处见文化”的表达,让媒体人在工作之余沉浸式感受湾区魅力,相关话题“十五运媒体包太会了”频频登上热搜。

  而这种开放包容、会玩能整活,以及全民参与的传播逻辑,恰巧与湖南正在火热举办的湘超联赛的办赛理念不谋而合。湖南十六运会可借鉴这种“巧思出圈”的思路,将“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融入细节,把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和活跃的现代文化,通过年轻化、烟火气的方式,传递给全国人民。

  简约而不简单,让节俭办赛焕发持久活力

  “‘小投入,大效果’这是我们团队从组建之初就确定的宗旨。”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郎昆向记者介绍,开幕式舞台设计因地制宜,没有大兴土木,而是通过地面投影与巧妙的水舞台设计,实现了“天地相融”的视觉效果。这种“以质取胜”的创作思路,正是廉洁办赛的生动体现。

  “按照‘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等原则配置竞赛器材,有效节约了采购支出;采取了‘一天、三地、四城’的形式开展火炬传递,开闭幕式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大幅压缩文体展演时间和演职人员数量……”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在闭幕前夕的赛会运营总结上提到,体育总局和粤港澳三地充分考虑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90%的场馆为现有场馆,新建场馆赛后将全面发挥全民健身、赛事承办、文艺展览等多元功能。

  赛时为全运,赛后为城市。全运之火熄灭后,每一个场馆也都将有它们的新使命、新用途。广东作为举办项目最多的赛区,将如何借势“全运东风”进一步盘活体育设施、促进产业升级?

  王曦介绍,马术、射击等8个专业场馆,通过专业赛事、训练基地等方式实现赛后利用;5个高校类场馆,面向校内教育教学开放,满足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需求;借用公共室外场所临时搭建的7个场馆(场地),将恢复原有功能;最多的是具备面向大众开放条件的55个场馆,大部分由运营团队接手,有的进行市场化运营,有的将面向大众,低价或免费开放,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从大湾区的“同心融合”到三湘大地的“特色绽放”,粤港澳十五运会的启示,终究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办赛智慧。当湖南十六运会将城市性格、特色文化、简约理念与区域融合深度结合,这场体育盛会必将超越竞技本身,成为展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窗口,书写属于三湘大地的体育新篇与时代华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