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石山宣战 以绿色作答
——邵阳市石漠化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向更生 王歧民 张文杰

  在石头上种树是造林难题之一。历经近半个世纪探索,邵阳市总结出从选树种、整地方式到培育管护的一整套关键技术。如隆回县桃洪镇奇界岭,昔日石山如今绿树成荫,成为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邵阳地处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核心地带,石漠化面积达439.27万亩。历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石漠化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实现了从“秃头山”到“绿满坡”、“火焰山”到“花果山”的生态蝶变,成功探索出“生态改善、产业发展、百姓增收”的共赢之路。

  近年来,隆回、洞口、绥宁等县市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

  久久为功 一张蓝图干到底

  邵阳市始终将林业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市对县绩效考核及林长制督查核心内容;成立领导小组,由书记、市长双林长牵头,构建“市级林长包县、县级林长包乡镇、乡级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包组”的责任网格,实现“林长+石漠化治理”责任全覆盖。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将石漠化治理纳入市县发展规划,挂图作战。创新推出“生态廊道+石漠化治理”模式,以市本级环城生态圈为试点,系统推进生态修复。

  在全市掀起生态建设热潮。如洞口县以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雪峰山生态保护修复,打造雪峰山生态屏障;深入开展部门联村建绿,141个县直单位联村绿化栽植绿化大苗2万多株。

  科技引领 关键技术显实效

  邵阳以“全国林业劳模”张世模、罗金塔、刘维湘、肖时平和“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王丁伟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探索出“石头上种树”整套关键技术。

  隆回奇界岭岩石裸露率超30%的石山地,通过种植湿地松、柏木、重阳木等阔叶树,造林1326亩,如今郁郁葱葱,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利用石窝见缝插绿、客土改良、容器苗造林,优选柏木、枫香等乡土树种,辅以工程固土,提升成活率。

  推行“统一供苗、雨季造林、专业队施工、竣工移交管护”模式,严把季节关、质量关、验收关,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注重管护,引入无人机飞防、铁塔监控巡护等智慧手段,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多元参与 持续发展聚合力

  石漠化治理投入大、周期长,稳定资金保障、全民参与共建,凝聚合力方可持续发展。

  2021年,邵阳争取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双重项目”4.15亿元,完成人工造林8.89万亩、封山育林101.82万亩等多项任务。

  近年来,邵阳在投入机制上突出“三个加”:加大财政投入,将治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项目整合,整合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各类项目,集中开展治理,累计投入12亿元;加力奖补政策,鼓励公司、企业、大户、合作社投身治理,对造林大户每亩奖补200至800元,对社会资本提供苗木和贷款贴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