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华 朱道辉 曾玉玺
地处双峰县北端的杏子铺镇,宛如一颗镶嵌在湘中腹地的明珠。这里不仅拥有水府庙水库“湘中千岛湖”的潋滟湖光,更承载着山斗冲地下党支部的红色记忆,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近年来,该镇以“交通筑基、民宿聚气、产业赋能”为三大引擎,精耕细作“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全力做好“旅游+”融合文章,成功推动昔日库区小镇蝶变为湘中旅游热土。
如今,一条“彩虹公路”蜿蜒串联山水,二十余家精品民宿点缀其间,五色米、黄桃等生态产业与旅游业相得益彰。杏子铺镇已获评“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水府庙库区跻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双源村、溪口村等成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幅“景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公路织网——
从“交通线”到“旅游轴”的蝶变
“一条路就是一条振兴动脉!”位于杏子铺镇的X121农村公路,东起江口村桃花岛、西抵双源村山斗冲地下党支部旧址的公路,全长15.66公里,历经13年打磨,从砂石路变身“彩虹路”,成为串联旅游资源的“黄金轴”。
2024年,X121公路完成“白改黑”改造,红黄绿三色标线如彩虹蜿蜒,与涟水碧波、黛色青山相映成趣。“以前路窄坑洼,游客留不住。现在路好了,打卡的人天天有!”双源村村民成爱民感慨。这位上岸渔民2020年返乡将老宅改造成“四时闲居”民宿,如今旺季一房难求,“长株潭甚至广州的游客都来,国庆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一路通,百业兴。杏子铺镇构建起“三横三纵”旅游交通体系:沪昆高速醴娄复线2024年底通车,在该镇设有出口;溪口大桥至山斗冲、溪口大坝至万家坳等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娄底至水府庙至曾国藩故居观光大道正在规划,将进一步激活涟水沿岸10余个村的发展潜力。截至2024年,全镇累计投入1.9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水府庙旅游公路框架基本成型。
“公路通了,景点就‘活’了。”镇文旅办负责人介绍,X121公路串联起山斗冲陈列馆、雷打石山、水府庙景区等核心景点,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傍晚时分,公路旁农家乐灯火通明,游客品尝火焙鱼、黄桃等特色美食,昔日的“过路地”变成了“目的地”。
民宿集群——
从“住下来”到“留下来”的升级
“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四时闲居”庭院里,成爱民向游客介绍设计理念。这座保留上世纪80年代砖木结构的老宅,周边黄桃树环绕,推窗见湖,成为都市人寻幽避世的“网红打卡点”。
目前,杏子铺镇已发展20余家特色民宿。该镇依托水府庙景区资源,引进社会资本与引导乡贤返乡并举,打造“民宿+文创”“民宿+研学”等融合业态,让游客从“住下来”升级为“留下来”。
龙腾水府生态园是“旅游+”融合的典范。这个重点项目依托44.3平方公里水域和44个生态岛屿,建成湖景民宿、轻奢营地等设施。2025年国庆期间,“龙腾庄园”二期试营业,萌宠乐园、红色微演剧场等新业态吸引大量游客。“每天的‘红色微演’,让游客了解这片土地的英雄故事。”公司总经理李志鹏说。园区还开设特产市集,推广永丰辣酱、非遗溪砚,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目前,园区已吸纳50余名村民从事导游、餐饮服务等工作,预计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带动就业500余人。
溪口印象、渔船民宿、非遗民宿酒店……如今的杏子铺镇民宿已成为融合文化体验、农事参与、红色教育的“旅游载体”,游客可参与古法造纸、溪砚制作,体验渔民生活,感受农耕乐趣。“民宿集群不仅丰富旅游业态,更激活乡村经济。”杏子铺镇党委书记贺铁坚介绍,2024年全镇民宿及相关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超2000万元。
生态产业——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型
“感谢下单!今天现摘现发!”今年6月,水梓黄桃园里,助农直播达人阿玲正在推荐“黄玫瑰”黄桃。两小时直播卖出537单,销售额超3万元。不远处,“湘妹小芳”“新农人双燕”等直播团队也忙着带货,直播间观看人数突破12万。
桃园主人万光荣曾是水库渔民。2018年他响应政策拆除网箱,流转120亩荒地种植黄桃,如今“黄玫瑰”品种成了市场“抢手货”。“去年产值70多万,今年直播带货,丰产又丰收!”万光荣笑着说。黄桃产业的红火,是杏子铺镇“生态产业+旅游”转型的缩影。
该镇深挖生态资源,打造五色米、黄桃、羊肚菌等“生态产业矩阵”,推动从“卖产品”向“卖体验”转型。2024年,全镇特色种养基地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2万余名村民就业,五色米、黄桃、乌骨鸡等产品通过“旅游+电商”走向全国。
五色米产业的崛起堪称典范。2015年,合心村村民刘科良返乡试种五色糙米,在村党支部支持下,如今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余亩,覆盖13个村,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刘科良介绍,采用“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仅双溪村去年就通过该模式增收4万多元,13个合作村的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稳步增长。
今年3月,涟水河风光带,3000亩油菜花吸引长沙、湘潭等地游客打卡。摄影爱好者李女士带15名摄友专程而来,原计划拍1天,最终停留5天:“湖光山色配花海,太迷人了!”该镇以油菜花节为契机,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让“花期经济”带动旅游。
与此同时,该镇将生态产业与“红色、古色”资源结合,让旅游更有深度。游客可在山斗冲陈列馆聆听革命故事,在洛阳湾古建筑中感受历史魅力,在未明书院体验传统文化研学。“既能采摘黄桃,又能学红色历史,这样的旅行很有意义!”长沙游客田纯说。
从“彩虹公路”织就旅游网络,到民宿集群激活乡村活力,再到生态产业奏响“旅游+”乐章,杏子铺镇以“三色”资源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如今,全镇正推进水府庙度假区提质、涟水复航等项目,谋划洛阳湾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新业态。
“我们将深化‘文旅+农旅’融合,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杏子铺镇党委书记贺铁坚说。在乡村振兴征程上,这座湘中小镇正以昂扬姿态,迎接八方游客,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