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万达 唐江阎 蒋 政
“这,就办完了?”日前,在永州市中医医院骨关节病诊疗中心的病房里,年逾七旬的陈大爷拿着刚刚打印出来的电子发票,难以置信。原以为需要上下楼奔波数次的出院结算,在护士携带的移动终端上,不到8分钟便全部完成。
这得益于永州市中医医院在永州率先推行的“床旁结算”服务。医院以问题为导向,投入专项资金,把结算窗口“搬”到患者床旁,将平均办理时间从1小时以上压缩至10分钟以内,效率提升超600%。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累计服务患者近8000人次,满意度高达98%。
一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永州市中医医院用一场贯穿全年的“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给出自己的答案:技术是根基,人文关怀是灵魂。医院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实现从单纯“治愈疾病”到全方位“温暖人心”的嬗变。
因子女无法长期陪护,78岁的刘爷爷术后康复成了大难题。永州市中医医院创新性地开设的“无陪护病房”,经由专业培训的护理员团队提供24小时的生活照料,护士与康复师则精准负责医疗与康复训练,还进行心理疏导,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无陪护病房”模式的推行,不仅解放了家庭的劳动力,更以科学照护将压力性损伤、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率,较普通病房下降95%以上,平均术后康复时间缩短约15%。目前,医院已设立52张无陪护床位,累计服务超1500人次,综合满意度高达97.5%。
服务提升,既在于院内流程的优化,更在于医疗技术能力的跨越与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构建。永州市中医医院以重点专科为龙头,牵头组建专科联盟,将优质服务从院内延伸至院外。
一位曾被宣判预后“极差”的晚期胃癌患者,通过永州市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专科联盟建立的“转诊绿色通道”,在24小时内就被接收至永州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中心为其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制定一套“中西医结合、全周期管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不仅病情得到控制,体重稳步回升,更实现了“带瘤高质量生存”。
联盟成立以来,已成功通过绿色通道转诊疑难重症患者超1200例,让区域内的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的同质化诊疗服务。数据显示,系统融入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其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降低约35%,生存质量平均评分提升30%以上。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是医疗服务更深层的追求。永州市中医医院将中医药文化传播阵地大胆前移,打造面向青少年的“中药百草园科普基地”和面向广大市民的“中医药文化夜市”。
在百草园,孩子们通过认识中草药、亲手制作驱蚊香囊,将中医药“苦涩”的刻板印象转变为“有趣”的亲身感知。研学活动后,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度从不足40%飙升至90%,成功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而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则成为他们的“夜间健康驿站”。推拿按摩、健康咨询、养生茶饮……白大褂与灯笼红在夜色中交汇,让岐黄之术以最亲民的姿态融入市井烟火。已举办的12场夜市活动累计吸引超3万人次,其中65%是年轻上班族。
从打通“最后一米”的床旁结算,到解决社会性照护难题的无陪护病房;从构建全域生命防线的专科联盟,到让文化薪火相传的百草园与夜市……永州市中医医院以“医疗服务提升年”为画笔,绘就一幅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温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