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0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行走中铸就深情
——评欧阳文章散文集《湘西足履》

  陈珂

  在当代散文创作的园地里,地域书写始终是一脉富有生命力的清泉。湘西,这片被沈从文先生以如水文字塑造成世界文学中永恒意象的土地,从来都不乏深情的歌者与虔诚的记录者。近期,欧阳文章的散文集《湘西足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其“他者”的清醒与“故人”的深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承续文脉又独具个性的“湘西世界”,为理解湘西提供了新的文学读本。

  《湘西足履》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其独特的叙事视角与深厚的文化认同。作者欧阳文章,十九岁负笈湘西,自此扎根于此二十余载,完成了从异乡人到“湘西书写者”的融入。这一身份特质,使得他的观察既避免了纯粹外来者可能带来的隔膜与猎奇,又克服了本土者“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某种无意识盲区。正如学者张建永所言,其文“既有他者的独立眼光,又有自我的情感底蕴”。这种双重视角,赋予文本一种难得的张力:既是冷静的文化勘察,又是滚烫的生命投注。他笔下的湘西,不再是单一、静态的风景明信片,而是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生活气息交织、多种文化力量碰撞融合的动态场域,是“一个全景式的严谨而客观的山区的湘西”。

  其次,文集展现了多样化的散文美学追求与自觉的文体探索意识。全书五辑,“山河、古镇、村庄、风物、人世”,结构井然,内容丰沛。作者显然不满足于一种固定的笔调。在《沅水听涛》《巍巍南长城》等篇中,他纵览古今,将历史的深沉回望与当下的理性思考熔于一炉,笔触宏阔,充满诗性的力量与文明的思辨,展现了文化散文的厚重;而在《那些渐行渐远的伙伴》《别刘年》等记人叙事的作品中,则化用白描,笔墨简练洁净,于平淡中见深情,尽显人情之美与生命痛感;至如《王跃文先生话酒》《戒酒记》等篇,又巧妙糅合文言白话,文气激荡,谐趣盎然,令人耳目一新。这种不拘一格的书写实践,正如其师田茂军所指出的,是作者在散文创作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足履”,体现了一位成熟写作者可贵的艺术自觉。

  尤为动人的,是贯穿全书始终的那份真诚与善意。散文的本质在于“载道”亦“言志”,更在于袒露灵魂的底色。欧阳文章的笔下,无论是对湘西山河的挚爱,对历史谜题的探询,还是对师友的怀念,对寻常百姓的造访,都流淌着一股温润敦厚之气。蔡测海先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特质,称赞其“对人对物,对自然和时间,温柔以待,善意地叙述”。这种善意,并非浮浅的乐观,而是源于作者历经岁月沉淀后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与包容,是一种“骨子里安静了”后的从容与定力(引自集内《断章》)。正是这份内在的定力,使得他的文字在描绘湘西的瑰丽与神奇时,能保持一份审慎的客观;在追溯历史的烽烟与艰辛时,能葆有一种悲悯的温情。

  《湘西足履》是欧阳文章先生交付给湘西的一份深情告白,是他二十四年岁月的精神结晶。它记录的是个人的行走足迹,抵达的却是湘西文化的肌理与内核;它书写的是个体的生命体验,汇聚的却是对一个时代、一片土地的共同记忆。这部作品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最深沉的文学力量,往往源于最长情的生命楔入和最诚恳的审美表达。对于所有想要深入了解湘西、体验历史脉动的读者而言,《湘西足履》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