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链上湖南 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行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亟待培养跨学科能力

  吕靖

  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面临着专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数字素养和专业水平,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为高职院校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高职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内涵。数字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内涵,可以从数字素养、知识整合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进行阐释。数字素养是基础。这要求教师具备熟练运用数字工具和技术的能力,能够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数字时代,教师需要掌握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能够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整合能力是核心。数字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边界日益模糊。教师需要具备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能力,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比如,一位智能制造专业的教师需要整合机械工程、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以适应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需求。创新能力是关键。数字时代要求教师能够运用跨学科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比如,运用简单的虚拟现实(VR)技术,设计跨学科的虚拟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跨学科能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技术融合性、动态发展性和实践导向性三个方面。技术融合性,是指教师能够将数字技术与跨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简单的跨学科教学系统,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学习路径推荐。动态发展性,是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在数字时代,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储备,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定期参加跨学科的数字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和跨学科能力。实践导向性,是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要紧密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注重学以致用,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应体现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和提升教学效果上。教师可以设计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数字技术。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跨学科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数字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跨学科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可以从增强教师跨学科意识、建立系统的跨学科培训体系、设立合作项目以及完善跨学科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举办跨学科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对跨学科的认识,激发教师的跨学科兴趣,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主动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发展趋势,关注跨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拓宽知识视野。其次,建立系统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学科培训模式,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跨学科能力提升机会。各高职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设数字技术工作坊,邀请跨学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跨学科教学研讨会等。最后,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展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比如,设立跨学科教学创新项目,支持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发跨学科课程,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跨学科的产学研平台,推动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实践应用。

  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的跨学科能力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跨学科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学校可以制定跨学科能力评价标准,包括数字素养、知识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指标,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教师的跨学科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同时,注重评价后的反馈与跟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清晰的自我认知中找到下一步提升的方向,争取有针对性的培训资源和项目机会支持。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5年度分支机构科研课题“职业院校‘金师良匠’评价体系开发设计研究”(ZJ2025B109)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