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9版: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AI领航 畅想湘江——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世界递出和平名片
——芷江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答卷

    芷江县城鸟瞰图。 黄建建 摄

    芷江和平湖夜景。 黄建建 摄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开幕。 杨铠玮 摄

    芷江和平文化园鸟瞰图。 黄建建 摄

    位于芷江的受降纪念坊。 黄建建 摄

  卢嘉俊 吴 俊 黄建建 杨青江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世界舞台走去。

  秋色宜人的9月,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芷江——以“弘扬和平文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在这里开幕,约4000名中外嘉宾与群众代表共聚一堂,感受国际和平名城的独特魅力。

  芷江侗族自治县,这座镌刻着抗战胜利记忆的小城,正以“福地怀化、和平芷江”城市定位创新文旅融合方式,构建“铭记和平、感悟和平、传递和平”三位一体的文旅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和文旅经济的持久动力。

  铭记和平之初

  以历史之光铸就文旅之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和平文化则是芷江最独特的精神标识。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在此向中国军民低头,芷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见证地。

  如何让这段历史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文旅资源?芷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认真答好两道“融合命题”,不断创新和平文化表达方式。

  9月5日,第四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暨乔氏中式八球大师赛在芷江同步开幕,迎来八方宾朋。当夜幕降临,芷江和平湖上,一场震撼人心的水陆光影秀拉开帷幕。

  游客乘坐的观演画舫,恰似穿行在时空长河中的一叶扁舟。45分钟的航程里,“一纸降书落芷江”“寻遇和之城”等六大主题篇章,通过全息投影、水幕成像、环绕声场等前沿技术呈现,光影不仅勾勒城市轮廓,更编织出一条从历史深处通向未来的精神纽带——侗乡的月光与和平的曙光在此交相辉映,构成一部流动的城市史诗。

  20时许,夜空骤然被点亮,1200架无人机如繁星般腾空而起。这些空中精灵在夜色的画布上挥洒创意,时而勾勒出芷江万和鼓楼的飞檐翘角,时而变幻出“芷因有你 江来更美”的遒劲字样。每一个精准的位移都诉说着科技的力量,每一组流畅的变形都演绎着艺术的魅力。

  通过声、光、电、水、雾等多媒体技术,和平湖沉浸式夜游这一文旅融合创新实践,吸引游客“过境游”变成“过夜游”。夜间经济带动文旅消费收入连续5年创新高,和平湖景区成功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

  而走进芷江和平艺术中心“元宇宙”科技体验馆,又是另一种体验。馆内,游客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惊叹,或沉思,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这种沉浸式的科技视觉盛宴,将和平文化、抗战文化等植入10余个游戏体验场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品牌,被誉为“以现代科技重述和平史诗的创举”。

  与此同时,芷江还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推出全城“AR芷江·沉浸式剧本杀”游戏。这是全国首个“和平主题”全城剧本杀,与传统剧本杀不同,游客可化为“和平使者”,无需与人组队,无需专人导游。

  这一游戏机制以整座城市为背景,串联起芷江本土的历史文化、人文地标、民俗风情,有效破解景点散落、交通不便、主题多元、卖点不亮等文旅难题,在解谜探索中解锁芷江和平密码,被游客誉为城市微旅行的“芷江模式”。

  感悟和平之美

  以创新提质激发文旅活力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要让和平文化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必须让游客在体验中感悟和平的价值。

  近年来,芷江以“和平之城”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让历史与当代、文化与旅游、城市与乡村深度融合。

  漫步芷江县城,飞虎风情街的青石板路、桃花岛的露营基地、提质改造后的受降纪念馆……一个个新晋网红打卡地,让这座小城焕发新活力。不管是逛古城、游乡村,还是探访红色遗址,游客都能感受到和平文化的魅力。

  围绕“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芷江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等景点为依托,积极探索“红色旅游+研学游”,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红色研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和平文化不仅存在于纪念馆里,也融入乡村的烟火气中。从明山脚下的沅州石雕传习基地,到西晃山上的云海秘境,再到清江湖畔的渔家烟火,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清江村为例,这个依山傍水的移民村落通过乡村旅游焕发新生。游客可以体验清晨湖畔垂钓的闲适、午后稻田捕鱼的野趣、傍晚品味地道清江鱼宴的满足、夜间温泉疗愈的放松。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同比增长150%,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传递和平之光

  以务实行动践行和平理念

  和平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需要代代相传的信念。芷江以国际视野传递和平文化,通过节会、赛事、服务等多种方式,让“和平芷江”品牌走向世界。

  2025乔氏中式八球大师赛见证了文化体育交流的盛况。9月,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外籍选手与近千名中国选手同台竞技,以中式八球为媒,架起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更让芷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强的和平之声。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友好签约座谈会的成果同样丰硕。芷江与泰国廊开府廊开市签订缔结友好城市意向书,标志着两地将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启全方位合作;在教育交流方面,芷江一中与俄罗斯基洛夫斯克市第一中学签订友好学校合作协议。

  借助“和平文化节”平台,芷江近年来还与法国格朗康迈西市、美国松鹤市、俄罗斯基洛夫斯克市等3个国际友好城市开展了合作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一座小城,也能成为传播和平理念的大舞台;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也能成为连接世界的共同语言。

  如今在芷江,和平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标准。当地通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开展全员服务培训,从导游到民宿老板,“微笑服务”技能显著提升,游客满意度持续攀升。

  不仅是服务标准的提升,更让游客感受到和平文化带来的人文关怀。为让游客告别“停车焦虑”,今年“五一”期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停车位200余个,增设临时停车区域3000多个车位;实施外地车辆轻微违章不处罚,柔性执法让旅途更从容。

  芷江还积极引进知名连锁酒店品牌,培育本土特色客栈,形成“高端酒店+特色客栈”的多元化住宿体系。数据显示,实施住宿业态升级后,芷江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0.8天提升至1.5天。

  无数温暖的细节,诠释着“和平之城”的深刻内涵,更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今年上半年,芷江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4.5%和13.2%。这些数字背后,是游客对“福地怀化、和平芷江”的认可,是芷江以和平文化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