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副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琴声长伴读书人

  徐虹雨

  如果,文山书院前的那两棵小松树还在,有一千多个四季轮回了。只是,它们早已不存。松风、松影永远定格在诗人所写《书院二小松》的诗行里:“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静读其文,我仿佛看见诗人于静寂书窗,手持书卷;仿佛听见窗内琴声清浅,窗外松韵如风。

  千年之后,我循着这诗韵、这声音,回到故乡常德澧县,寻千年书院,听千年书声。

  我惊讶地发现,年少时期的我,曾一遍遍走过文山书院的遗址,那是我从家去小学学堂的必经之路。存世近400年的文山书院早已不存,书院遗址附近高楼林立,更多的居民如我以及我的父母一样,所知晓的是“仙眠洲”这个地名,以及八仙中的吕洞宾趁着酒兴越过茫茫八百里洞庭湖来到澧州醉卧河洲的故事。在多年时光里,我还不知文山书院,不知李群玉。

  文山书院,曾是晚唐著名诗人李群玉的读书之所。李群玉,号文山,澧州人。书院是由李群玉最初栖居的“水竹居”扩建的。该书院是环洞庭湖地区最早的书院,清末民初澧州文人周春华曾为文山书院撰写楹联一副:“漠地拥高台,过仙洲第二滩,平分片席吟风月;晚唐多秀才,读石室五千卷,别有新诗上相台。”我们可以从楹联窥见文山书院的规格不一般。周春华未曾见过文山书院,也许听过,或是书里见过。

  文山书院,唐朝诗人杜牧曾来过。公元827年,殿中驸马都尉杜悰任澧州刺史。同年,杜牧来澧探访驸马堂兄,与李群玉一见如故。此时正担任杜府塾师的澧州布衣诗人李宣古,是李群玉的堂兄,也深得杜悰和岐阳公主器重,李宣古与李群玉便一起陪同杜牧,沅澧采风,洞庭畅游。遥想当年,两位诗人诗酒唱和,何其风雅。

  杜牧钦佩李群玉才气,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写了一首《送李群玉赴举》:“故人别来面如雪,一榻拂云秋影中。玉白花红三百首,五陵谁唱与春风。”杜牧用“面如雪”称赞李群玉英俊洒脱的外表,并用“一榻拂云”典故夸奖李群玉品性高洁。典出《后汉书·陈蕃传》,当时有一名叫周璆的隐士,先后几位郡守招他出山,都不应命,唯独陈蕃能将其招出。陈蕃恭请周璆,专门为他置了一把榻椅,将其抬走,以示诚意与恭敬。杜牧还设想李群玉到达京城之后技压群芳,整个京城将无人能与之唱和。

  在杜牧的鼓励下,自称“本不将心挂名利,亦无情意在樊笼”的李群玉终于走出书院,奔赴科考之路。李群玉清才旷逸,想必当年的他是如何的信心满满。

  杜牧不会想到,“群玉诗名冠李唐”的绝世才子会遭遇科考落第。李群玉也异常惊讶,以至游历荆州之时,满怀沮丧写下《登章华楼》:“楚子故宫地,苍然云水秋。我来览从事,落景空生愁。伯业没荆棘,雄图成古丘。沈吟问鼎语,但见东波流。征鸿引乡心,一去何悠悠。晴湖碧云晚,暝色空高楼。迢递趋远峤,微茫入孤舟。空路不堪望,西风白浪稠。”诗歌中,李群玉抒羁旅之愁,更抒人生坎坷之苦。

  经历一次落榜后,李群玉不再参加科考,他回到澧州,与堂兄李宣古在文山书院教书。

  公元830年,杜悰奉调入朝后,其子裔林、儒林继续留在澧州求学,两个儿子均考中进士,文山书院名声大振。数年后,杜悰官至宰相,他积极支持书院进一步发展,文山书院成为澧州最高学府。

  因培养出两名进士,李宣古声誉鹊起,远传朝野。在杜牧等人的劝说下,李宣古于会昌三年(843年)参加科考,一战高中“卢肇榜进士”,再考又中“宏辞科”,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但晚唐社会政治的腐败,让李宣古彻底失望,他回到仙眠洲,从此不再过问功名。他在诗文《张为主客图》中写道:“冉冉池上烟,盈盈池上柳。生贵非道傍,不断行人手。”他为池上之柳感到庆幸,因为不是生长在路边而未被人折断,同时又以柳树喻人,感慨人生如柳当道,易为人伤,人若显达,也难免不测。

  李群玉却难以完全做到“本不将心挂名利”。他寄希望于唐宣宗,46岁时,他离开文山书院,徒步前往长安,以山野村民的身份向唐宣宗献诗三百首。唐宣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赐以诗人“锦彩器物”。不久,皇帝授予他“弘文馆校书郎”。只是,他直言官场腐败,受人诬害,任官四年后,衔冤归乡,苦闷而逝。

  也不知,杜牧是否后悔当年力劝李群玉参加科考博取功名,李宣古又是否曾劝说他看淡功名。这些历史的细节,都因时间的流逝而湮灭。

  一千多年后,他们三人相聚在常德诗墙。在全国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上,在“兰芷风华”篇章,刻写着杜牧的《送李群玉赴举》、李群玉的《登章华楼》、李宣古的《张为主客图》。刻写着诗文的石碑静寂无声。立于碑前,我却仿佛听见了文山书院的琅琅书声和袅袅琴音,它们与不远处沅江的涛声一起,跌落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又归于平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