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斜杠”菜场:城市内涵式发展的生动样本

  钱立功

  今年以来,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上海市将80家传统菜市场升级改造成“斜杠”菜场。

  传统菜场的场景是潮湿的地面、混杂的气味、讨价还价的喧嚣……“斜杠”菜场打破传统边界,构建多元业态,既提供代炒菜、理发、托育、健身等多样化服务,又引入了知名餐饮品牌等丰富选择。

  从传统菜场向“斜杠”菜场升级蜕变,是社会发展和理念转变带来的必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菜场不应只是单纯的“买菜之地”,而是要从“满足基本需求”向“服务高品质生活”跨越,成为融合多元服务的社区生活枢纽和“一刻钟便民圈”的重要载体。

  菜场姓“菜”的本质不能丢。上海市坚守“民生为本”初心,一方面通过政策补贴、企业让利,稳定平价菜供应、丰富菜品品种;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摊位布局、改善卫生环境、引入智慧管理,让传统菜场的便利与现代消费的舒适相得益彰,实现了市民与商户的“双赢”。

  菜场姓“菜”,形式和内涵需与时俱进。菜场拓展功能,不能进行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要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打造“菜场+”多元生态。比如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引入便民理发、健康体检、老年食堂等服务,让菜场成为“银发友好”空间;针对年轻群体聚集区域,贴合其消费习惯,嵌入咖啡轻食、文创手作、亲子互动等业态,让菜场成为社交打卡新选择。 

  菜场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承载社区记忆与邻里情感的空间。应注重“场景营造”,唤醒菜场的“烟火气”,锁住传统摊位的“人情味”。比如鼓励摊主与居民建立互动,定期举办邻居故事会、美食节、农产品科普活动等,助力增进邻里感情。

  从“卖菜”到“卖服务”,从“单一功能”到“多元生态”,上海市“斜杠”菜场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既要谋求现代化,也要守住“烟火气”;让传统业态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新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守正创新。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统战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