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娜妮 刘 芾 豆振江 肖 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汹涌来袭,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财务人才至关重要。
面对时代召唤,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坚持“国家战略、时代要求、学生成长”三位一体,校准研究改革视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文化铸魂,数字赋能,融创培根”三大原则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数字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自2017年至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财务管理教学专业团队深化应用型数字财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首批专业综合评价A类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首批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项项改革,辨证施治;一次次创新,硕果喜人。近五年,该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1项,其中国家和省级一等奖12项;学生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研创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22项;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
精神涵养,厚植职业根基,筑牢财管人才价值底色
财务管理工作事关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安全性,职业素养与价值观念的培育尤为关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财务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朱强认为,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诚信文化等思想融入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既能启迪学生们的思想,还能强化课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培养新时代复合型财务人才。
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娄底人杰地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同志的故居。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创新“文化铸魂”内容渠道,筑牢思想灵魂根基。
依托“蔡和森与党的建设”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开发实施“蔡和森与党建”大思政课6门。所有课程均遵循“1+6+1”教学模式架构(1条理论主线+6种实践主题+1套数字资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赋予强劲动能。同时,利用“区域文化保护与产业化研究”高校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研究成果,开设“梅山文化”“湖湘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学艺术修养。
在“财务管理原理与实务”这一核心课程中,引入企业因诚信编制预算而获得良好发展,以及因预算造假导致严重后果的正反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在“会计学原理”课程里,通过展示实际工作中因违规操作引发财务问题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注重职业伦理、现代法治、财务安全等融入专业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擦亮红色文化底色、纯洁商业文化成色、彰显廉洁文化本色”。
持续的精神涵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显著提升。该专业学生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考试中通过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评价为“诚信意识强、职业素养高”。同时,该专业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
数字革新,重塑教学体系,提升财管人才专业实力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已成为财管人才的必备技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敏锐捕捉行业变革趋势,以技术革新为抓手,从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全面升级财务管理专业数字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数字化:对传统财务课程进行数字化升级,如在“财务分析与管理会计”课程中,增加财务数据分析工具应用、财务决策模型构建等内容;开发全新的数字财务核心课程,如“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与财务智能化”“区块链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等;设置跨学科选修课程“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信息技术基础”“企业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等,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数字化:借助“学习通”“智慧树”等公共数字教学平台,加大数字化课堂建设,共享优质课程数字资源,促进数字化课程与课程数字化相辅相成;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将企业实际数字财务项目引入课堂,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项目实施,从数据收集、分析到提出解决方案,全程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数字素养也要加快提升。”暑期,该校商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李雪芬等多位教师仍在“上课”,每日坚持学习“AI教财会”“Python的开发与应用”。这是财务管理专业推动师资数字化的缩影。组织教师参加数字财务相关培训与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数字财务项目实践、聘请27名企业数字财务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一系列举措紧锣密鼓开展。
实践体系改革是数字技术赋能的核心之一。该校深化校企合作,共建金蝶“云共享”“云服务”“云计算”数字平台,利用“万得数据库”“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等数字资源,构筑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人才培养“立交桥”;开办数字会计师创新班、组织学生参加“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学科竞赛,提升学生数字技术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近年来,财务管理专业建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1门,实现专业课程数字化课堂全覆盖,校企合作共建数字课程18门、数字技术实验室9个、数字实践教学项目12个,建有教学案例库12个、数字化课程试题库11个。建有省级创新教育中心2个、省级教学科研基地7个,教育部实训工场1个,建成金蝶数字经济现代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搭建实践平台,锤炼财管人才实战能力
金蝶国际软件公司,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黄若璇从初入职场的“优秀新人”起步,业务能力不断精进,成长为部门经理;武汉,顺丰结算中心,2022级财管学生曾璐与10余名同学一线实习,在真实的企业工作里锻炼……今年暑期,该校财务管理专业200余名大四生全部进入实习阶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财务管理作为应用型专业,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融创培根为重点,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贯穿全程”的培养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锤炼实战能力,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
通过研究改革实践,财务管理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周、创新实践教学周、假期社会实践、毕业综合训练,建立完善“四年连续不断1221”实践教学体系(大一1周专业见习、大二2周专业实训、大三2周专业综合训练、大四1学年毕业综合实践)。
2017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第一家行业学院——金蝶商学院正式组建,校企双方从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金蝶商学院校企合作案例”入选教育部“双百优秀案例”。多年来,该校按照“三融合,五协同”校企合作育人思路,先后与用友新道、正保中华会计网校、中德安普等公司以及国际、国内主要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5个,其中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基地9个。
培养新时代财务人才,要主动响应国家战略,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紧密对接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娄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基本形成以金蝶数字经济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服务湖南、赋能产业的“专数交叉融合”“业财贯通融合”“产教协同融合”满足社会需求的办学区域优势,促进“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彰显区域特色优势”良性循环。
财务管理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改革研究成果“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被湖南省教育厅立项为2025年“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财务管理教研室被评为湖南省首批优秀教学基层组织……该校应用型数字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捧回一项项荣誉。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从文化铸魂到数字赋能,再到融创培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通过多维度、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改革,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数字化财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