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茶香里沉迷

  贺有德

  申瑞瑾的散文,之前只是零散读过。直到今年五月,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其散文集《千年一瓣香》,我才有意识地沉潜式系统阅读,手不释卷,如品香茗。

  我们有过多次交流,有两次印象极深:第一次,无意中谈及自己的散文创作,申瑞瑾坦言“写得慢”,不是倚马可待的那种,喜欢“精打细算”,宁精毋杂,宁缺毋滥;另一次,探讨对散文创作的追求,申瑞瑾力主不妨“写得野”,不喜欢四平八稳的写法。这两条,成为《千年一瓣香》的“指挥棒”与“定海神针”;也是这两条,将《千年一瓣香》推向了一个散文的新高度、新境界。

  全书分两辑,前一辑“千年一瓣香”为山水篇,可称为“行走散文”,行走北国江南,以笔为杖,丈量天地,以手中笔写眼前景,“我”无处不在,“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后一辑“人在草木间”仍然是“行走散文”,主题从山水风物的欣赏转为茶文化的探究和传承,兼及亲情或乡愁,多角度多层次书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思,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申瑞瑾的“行走散文”,不走流行路线,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用心用情用功。也正因此,《千年一瓣香》有着鲜明的个性,如一股清流肆意流淌,直抵人心深处。

  前一辑中,从江西南丰到内蒙古呼伦贝尔、新疆北天山、贵州大明屯堡、重庆西沱古镇、湖南耒水,最后到山东日照,南来北往,山水辽阔,如多彩的画卷。《北天山纪行》里,北天山、博乐、库赛木奇克、赛里木湖、夏尔希里,风光旖旎,千姿百态;漫游山水,不止山水,插入“戍边者的乡愁”和“怪石峪的佛”,拓展广度。后一辑中,则以资深茶客的阅历和眼光观茶、品茶、说茶,《四水寻茶》《从茶荡漾开去》《茶与故人》《走在春天的茶香里》《春风里飘过最早的茶香》诸篇,“茶”是主角,标题诗情画意浓郁,恍惚间有茶香飘来。每一次说茶,科普茶,也着眼广度,以“茶”为线索铺陈。比如《四水寻茶》,以湘、资、沅、澧四水为依托或载体,从面到点,“冰糖葫芦式”一一呈现;又从点到面,圆形结构收束。每一处写茶,既从不同地点着笔,又从不同门类分述——比如写湘水的茶文化,涉及永州、郴州、衡阳、株洲、双峰、湘潭,每一处又分门别类书写,写法不循常规,仿佛茶文化宝典,引领读者在博大精深的茶道里穿越,让人大开眼界。

  游历山水,品味茗茶,在着眼广度的同时,彰显出不寻常的深度。

  前一辑开篇《千年一瓣香》以南丰蜜橘为引子,引出对曾氏家族千年家风和文脉传承;以“异香”为线索或明或暗贯穿始终,主体仍是曾氏家族,旁及大宋文坛大佬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由曾巩串联起“文人相亲”的文坛佳话。南丰蜜橘只是引子,或者隐喻,借此由物及人,哲理探究水到渠成——“我们顶礼膜拜的不仅是珠玑文字,更是文字背后所折射的文人之间的人性光芒”。后一辑写茶文化,功课做得更足,更见深度。申瑞瑾自言曾“应约写《美丽潇湘·茶事卷》”,因而“翻阅大量相关资料”(《从茶荡漾开去》);不止如此,“每每品到一款好绿茶,我会下意识地去查茶产地的纬度”(《春风里飘过最早的茶香》)。《四水寻茶》纵向深入,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广度与深度的双向交融,“行走散文”便超越了一众泛滥成灾的游记散文的单向模式或者说单一化,别开生面,厚重、深邃。

  申瑞瑾是性情中人,真性情文字,有发自内心的质朴和真诚,有一种别样的温度在。读《千年一瓣香》,最适宜的,是在出门游历的路上,或者居家品茗的闲暇。东行,西去,南下,北上,游历名山大川,穿越大街小巷,展卷把玩,如品香茗;若无闲事挂心头,或者忙里偷闲,潜心品味,你会不知不觉在春天的茶香里沉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