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副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峰峦叠翠藏清凉

    元 王蒙《夏日山居图》(局部) 纵118.4厘米、横3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周树龙

  处暑渐近,暑气未减,阳光炙烤着大地,蝉鸣声此起彼伏。此刻,若能躲进一片清凉的山水之间,该是何等惬意。七百年前,元代画家王蒙就用他的画笔,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避暑胜地——《夏日山居图》。这幅画作纵118.4厘米、横36.5厘米,纸本墨笔,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为“元四家”。他出身书画世家,外祖父赵孟頫是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王蒙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与许多文人画家不同,王蒙不仅擅长绘画,还精通诗文、书法,是一位真正的通才。他的山水画以繁密见长,构图饱满,笔墨苍润,在元代画坛独树一帜。有趣的是,王蒙晚年隐居黄鹤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

  《夏日山居图》创作于王蒙晚年,那时他已历经人生的起起落落,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元代社会动荡,文人多怀才不遇,王蒙选择隐居山林,寄情山水。这幅画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画中幽深的山谷、潺潺的溪流、掩映的茅舍,无不透露着画家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说王蒙作此画时正值盛夏,酷暑难耐,他便用笔墨构筑了这个清凉世界,既是对自然的礼赞,也是对现实的超越。

  展开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木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王蒙用他特有的“牛毛皴”技法,将山石的纹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仿佛能触摸到那些粗糙的岩石表面。画面中部,几间茅屋掩映在树林之中,一位隐士正倚窗远眺,享受着山间的清凉。溪水从山间蜿蜒而下,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点点波光。最令人称奇的是,尽管画面构图繁密,却丝毫不显拥挤,反而给人一种深邃幽远的感觉。这种“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构图方式,正是王蒙的拿手好戏。

  在技法上,《夏日山居图》展现了王蒙晚年的成熟风格。他独创的“解索皴”和“牛毛皴”在画中得到了充分运用,那些细密如牛毛的线条,既表现了山石的质感,又营造出湿润氤氲的气氛。墨色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浓淡干湿变化丰富,近处的山石以浓墨重笔绘就,远处的峰峦则用淡墨轻染,形成了强烈的空间感。树木的画法也别具一格,枝叶交错却不杂乱,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山风吹拂时树叶的沙沙作响。王蒙还巧妙地留出了几处空白,代表云雾或水面,使画面透气而不沉闷。

  站在《夏日山居图》前,时间仿佛静止了。七百年的岁月不仅没有消磨掉这幅画的魅力,反而让它更显珍贵。王蒙用他的笔墨创造了一个永恒的清凉世界,让后世的人们得以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