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湖新记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仁心织就健康网 妙手护佑莲城春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高质量医疗团队走笔

  彭 婷  李 理  袁 雯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仁心编织希望,用妙手对抗病痛。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暗夜里的明灯。

  金风送爽,硕果盈枝。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1500多名医务工作者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光荣时刻。岁月如歌,初心如磐,一代代湘潭一医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他们精益求精锤炼医术,春风化雨呵护生命,用精湛的诊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莲城百姓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

  精进医术攀高峰,创新引领惠民生

  前不久,在第一届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大会上,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被授牌为“胃肠肿瘤手术在腹腔镜下规范化应用” “眩晕精准化诊疗技术”两项国家级技术联合推广单位,标志着该院在微创外科与疑难病诊疗领域的“湘潭经验”纳入国家推广体系。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湖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湘潭市临床重点专科,全市眩晕诊疗、脑卒中医疗和癫痫与睡眠医疗3个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该科室主任杨申博士,去年9月作为湘潭市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他主持开设全市综合医院首个记忆门诊,牵头成立医院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填补地区专科空白。杨申还带领团队开展老年痴呆症认知康复等新技术探索,帮助痴呆患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推广眩晕精准化诊疗技术,进一步保护脑健康。

  作为党支部书记,杨申带领支部党员开展“红心护脑·卒中防治先锋行”行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随访,创新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卒中防治全流程服务品牌。如今,走进神经内科,锦旗和感谢信挂满墙壁,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收获患者如潮般好评。

  医者,贵在一颗仁心,痛病人之所痛,急病人之所急。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中曰:“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作为一家拥有67年历史的三甲综合公立医院,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千方百计提高诊疗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当恶性肿瘤如藤蔓般在纵隔或气管周围疯狂生长、步步紧逼,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曾礼华带领呼吸介入团队,创新开展“经活检孔道气管支架置入术”,让重新畅快呼吸的奇迹,在最小创伤路径下实现。

  曾礼华介绍,这一微创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医生巧妙利用现代电子支气管镜自带的标准活检工作通道,作为支架输送“专属隧道”。在软镜直视下,医生如同手握精密导航仪,清晰观察狭窄部位位置、长度、形态。特制的压缩支架装载系统,经由活检孔道推送至狭窄段核心位置,确认无误后平稳释放,被肿瘤压迫得“奄奄一息”的气道管腔瞬间扩张,生命气流随之畅通无阻。

  “医”路精进无止境,创新发展惠民生。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脊柱外科医生勇闯“手术禁区”,通过UBE(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内镜微创手术,既解除患者神经压迫,又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结构完整性,堪称“量体裁衣”式治疗方案的典范;人工耳蜗纳入集采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乘势而上,接连完成多例人工耳蜗植入术,让患者重新听见世界的声音……

  近3年,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累计实施新技术新项目59项。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方式,这些新项目、新技术无需进行大规模手术创伤,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服务下沉暖民心,守正创新扬优势

  在大型综合医院,患者往往需穿梭于不同科室之间诊疗。对于病情复杂的肿瘤患者而言,更添奔波之苦。作为一家以肿瘤防治为特色的医疗机构,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创新推行“床旁中医适宜技术”,惠及肿瘤患者。

  据介绍,通过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机制,医院中医师与肿瘤专科团队协作,精准识别患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免疫贴、隔物灸、耳穴疗法等6项简便安全的中医外治技术,患者症状缓解率达98%以上。

  该模式以“患者不动,服务移动”为核心,累计服务近万人次。通过流程再造,实现“需求识别-服务送达-疗效保障”闭环管理,既体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也为综合医院深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提供了实践样本。

  锚定肿瘤专科高质量发展方向,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肿瘤防治体系:以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血液肿瘤科、中医肿瘤科为核心科室,耳鼻喉头颈外科骨科、胃肠外科等科室协同,以病理科、核医学科、放疗中心、介入医学科为平台科室,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全程支持,系统打造集防、筛、诊、治、康“五位一体”的地市级肿瘤防治“湘潭模式”。

  与此同时,该院还推行多学科协作(MDT)模式,针对复杂病例组建肿瘤、肝胆、神经等MDT团队,实现“一次就诊、多科会诊”高效诊疗,减少患者转诊奔波。

  镜头转向岳塘区书院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李爷爷喜滋滋地告诉我们,社区医院“第一书记”韩昌隆治好了他十余年的腰疼老毛病。对于这位医者,他逢人便赞不绝口。

  韩昌隆是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也是该市首批派驻基层的“第一书记”。来到书院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他发挥“第一书记”桥梁和纽带作用,畅通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医联体协同创新,开展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治疗、小针刀疗法等新技术,指导完成卒中、胸痛、创伤救治单元验收,推动社区医院门急诊量同比增长近29%。

  今年初,该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徐云接过“第一书记”接力棒,在基层持续发挥中医专业优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部职工携手,尽职尽责当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患者的需求在哪里,医疗服务就做到哪里。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精准施策。今年1至7月,该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达96.13%,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6.76%。湘潭一医人用一项项暖心的举措,实实在在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幸福感。

  仁爱润泽生命,人文点亮“医”路

  温馨淡雅的装饰,干净整洁的病房,功能俱全的谈心室、活动室、陪伴室、告别室……走进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这里透着几分宁静与淡然。这是全市唯一一家以三甲综合性医院为依托的省级安宁疗护标准病房。在这里,“医者仁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80岁癌症患者李奶奶因财产纠纷等原因,仅1名子女来院照料,老人一气之下将其他3个子女告上法庭。病房医护团队邀请社区干部、法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联合调解,最终子女达成赡养协议。“我们不仅关注患者生理需求,更重视心理、社会支持,真正实现‘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的服务理念。”安宁疗护病房主任向玉平说。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8月12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免陪照护服务示范病房”启动仪式,旨在通过专业的医疗护理员替代传统家属陪护,精准破解 “陪护难、不专业、耗精力”民生痛点,以做优服务实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彰显公立医院为民初心。

  据介绍,首批免陪照护服务在骨科、神经内科率先试点。目前,24小时全周期专业照护服务已全面落地,涵盖生活照料、用药管理、外出陪检等全方位服务内容。“医疗护理员非常专业,帮我解决很多不便,还能全天陪伴我,儿子儿媳也不用家里、公司、医院三处奔波了。”一名老年住院患者由衷点赞。

  除了就诊患者,就连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的医生,也被这里的人文关怀打动。“在湘潭这半年,真像在家一样温暖!”临别之际,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医生西燃里・阿布力孜眼眶泛红。

  他回忆,从踏入科室那一刻起,他便被如春风般的关怀所包围。科主任李文泽为他安排“一对一”带教老师,副主任李树人积极协调安排宿舍。李文泽还精心为西燃里量身制订学习计划,每一次复杂手术,都要求他跟台,并在旁细心指导;每一次疑难病例讨论,都鼓励他积极参与,与大家展开思维碰撞。西燃里常感慨:“在这里学到的每一项技术,回去后都能为家乡的乡亲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袁海斌表示,全体医务工作者将深化“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质量体系,不断引进和应用新诊疗技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誓言,在莲城大地熠熠生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