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湘江副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力与美的融合

    演员在表演民族群舞《同心鼓》。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吴丹

  7月30日,“百团百角唱潇湘”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上,由湖南省民族歌舞团推出的民族群舞《同心鼓》入选“十佳节目”,“95后”主演李叶慧凭借专业的舞蹈功底、流畅自如的演绎被评为“优秀演员”。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鼓舞在湘西的连绵群山之间流传千年,记载着苗族儿女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无数苗人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眸里,真诚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炽烈热爱。鼓,是部落的精神象征符号,代表的是传统的祭祀文化、农耕文化。苗族同胞深信祖先的灵魂仍栖息于苗鼓之中,击鼓便可唤醒沉睡的祖先灵魂,庇佑子孙平安顺遂,因此对鼓永远怀抱一颗虔诚的敬畏之心。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鼓舞逐渐与祭祀脱离,走上大众舞台,成为娱人的项目。鼓舞还融入旅游业,在景区、节假日以及各种重大活动中都可见到其身影的舞动。

  《同心鼓》的创编取材于苗族鼓舞中的“长城鼓”“撼山鼓”等,脱胎于时下全国巡演火爆的《二十四时舞》。这段5分钟时长的鼓舞,体量不大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每一小节都有不同的看点。李叶慧带领17位团员们一起,以独特新颖的艺术表演形式,将舞蹈、音乐、苗鼓等多种元素紧密结合,打破了传统鼓舞的单一性,倾情演绎了一曲民族奋斗赞歌。

  舞台光影中,李叶慧与鼓处于最重要的中心位置,左右两侧各放置四面鼓,每面鼓都由一男一女合作完成各种表演动作。演员们从演出服装到每一个设计的动作、细致入微的面部表情,一招一式值得细细玩味,处处展现着鲜明的苗族特色元素。节目开场时,几位男演员藏身鼓的背面,静静烘托配合着台上女演员尽情地表演。到了中间部分,借助精心的光影效果,灯光单独照射着李叶慧的身影,紧接着所有女演员纷纷从舞台登上鼓,她们从容地在鼓上纵情高歌、翩翩起舞。男演员则在鼓前铿锵擂鼓。

  节目在表现手法上敢于突破创新,采用男女混搭的形式,由九男九女组成。女子鼓舞轻盈妩媚,腕部翻转灵动,步伐细碎似流泉叮咚;男子鼓舞矫健粗犷,肩臂摆动幅度大,鼓点沉雄如山林震颤。两种美学范式的碰撞融合,形成族群生命力的完整呈现。演员们通过精妙的肢体语言,韵味悠长的原生态苗歌,铿锵有力的双面苗鼓,巧妙地将舞蹈的张力与苗鼓的气势完美融合。节奏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热烈奔放,张弛有度,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均带来强烈的冲击,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出极具震撼力的舞台效果。

  总体来说,《同心鼓》理性与感性兼备,生命哲学与美学交织,称得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节目的形式与内容相互辉映,集艺术性、文化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引领观众深入领略民族精神与生命的真谛,深刻诠释了苗族人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以及理想的执着追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