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磊 通讯员 李奕佳
7月31日,晨光带着灼人的温度。在220千伏昆文Ⅱ线,国网岳阳输电检修公司输电运检二班班长崔岳新挥刀砍青,汗水顺着工装不断淌下。“这两基杆塔的树障,跑了5趟才啃下来。”他抹了把脸,声音沙哑。
电网迎峰度夏的年度“大考”来临,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在国网岳阳输电检修公司,像崔岳新这样扎根一线的老兵班长还有5位:孙夫龙、林志荣、涂杰、刘竟、邓岳平。他们平均党龄超15年,退伍后在输电检修一线深耕均超过10年。
在更远的山野,输电全能班班长林志荣同样肩挑重担。他负责的220千伏窑护线,如一条蜿蜒巨龙穿越常德、益阳、岳阳3市10多个县,单程巡线便要5小时。
“线路共有238基杆塔,需要对杆塔及线路相关的安全隐患、设备问题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处理。”为啃下这条线综合治理的硬骨头,林志荣在荒郊野外一扎就是19天。
城市的地下,是另一片无声战场。邓岳平猫着腰检查110千伏奇南线的接头温度。电缆班成立刚两年,这位老兵带着徒弟,在仅容一身的井道内爬上爬下,钻遍城区近百个电缆井。
“电缆埋在地下,一点马虎都可能出大事。”每次处理电缆附件,邓岳平都会守到最后一个接头测试合格才离开。在他看来,这既是技术传承,亦是老兵应该恪守的战斗作风。
热浪最盛的午后,输电全景监控中心发现110千伏凌德Ⅱ线存在临时机械施工隐患。涂杰火速赶赴现场,讲解规程、划定禁区,反复沟通协调施工方调整方案,确保线路安全;同一片灼灼晴空下,刘竟操作无人机掠过110千伏文茶牵线上空,他紧盯数据,确保巡视无死角。迎峰度夏以来,他带领班组的“空中之眼”揪出多处潜在风险;此刻,孙夫龙正攀爬在30余米高的铁塔之上。安全绳深深勒进肩背,他全神贯注处理着220千伏罗沙Ⅲ线潜在的发热隐患……
6位老兵,如同6颗铆钉,牢牢钉在电网安全运行的关节点上。他们用汗水浸透的工装与深夜不熄的灯火,在巴陵大地的银线铁塔间,兑现守护光明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