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见习记者 陈娟 通讯员 朱思可 粟婧
高温酷暑,湖南迎峰度夏迎来保电“新兵”。
8月6日,湖南省首个重型燃机调峰发电项目——湘投国际衡东燃气发电项目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运发电。该项目的投运标志着湖南电网调峰能力迈上新台阶,将为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新能源增长倒逼调峰升级
湖南为什么要建燃气发电厂?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湖南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扩张,风电、光伏总装机已突破3700万千瓦,其中光伏占比超2500万千瓦。然而,新能源的间歇性与外电输入的“光伏化”特征叠加,即午间发电高峰与夜间低谷差异显著,导致电网调峰压力剧增。
省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电网最大调峰电力达723万千瓦,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800万千瓦,预计下半年仍将维持600万千瓦以上的高位需求。
“午间腰荷时段光伏出力集中,但用电需求相对平缓,导致消纳矛盾突出;夜间低谷时段传统煤电调节灵活性不足,进一步加剧调峰难度。”湖南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专家刘利黎认为,在此背景下,衡东燃气发电项目凭借其深度调峰特性,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关键钥匙”。
衡东气电具有快启与低碳优势
衡东燃气发电项目建设2台49万千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9F级),由湖南能源集团所属湘投国际投资建设。
衡东气电执行董事许强介绍,与传统煤电相比,燃气机组在调峰能力与环保效益上表现突出。
一是灵活性强。机组从启动到并网仅需30分钟,热态启动到满负荷仅需85分钟,远快于煤电机组。联合循环调峰能力超70%,可实现0至100%负荷稳定运行。
二是低碳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煤电的一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可助力湖南“双碳”目标实现。
“衡东气电项目投产后,可在光伏出力骤降的傍晚或用电高峰时段快速补位,有效填补电力缺口;在夜间低谷时段降低出力,为新能源消纳腾挪空间。”许强介绍。这种“削峰填谷”作用将大幅缓解湖南电网腰荷、低谷时段的运行压力。
同时,2台机组总装机达98万千瓦,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7亿千瓦时。目前正全力推动2号机组年底投运。
发展气电先机与挑战并存
衡东气电项目立项时,湖南用电在高峰时期颇为“吃紧”。湖南能源集团发挥省属综合性能源保障主平台的担当作用,坚定投资、加快建设,为湖南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相比之下,湖北仅布局小型分布式气电,江西则尚未发展气电项目。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尽管气电优势显著,但湖南推广仍面临成本制约。
目前,省内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为3.8至5.5元/立方米,燃料度电成本超0.6元,叠加当前降电价政策导向,经济性成为制约因素。
刘利黎建议,通过“气价联动机制”或“辅助服务市场补偿”等方式提升气电经济性,同时探索掺氢燃烧等技术创新降低燃料成本。此外,可优先在长株潭等负荷中心布局调峰气电,形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区域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