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衡”脉 智能新生
—— 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拔节生长(上)

  曾愉捷

  衡阳,这座因南岳衡山而得名的城市,自古以来就与“衡”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古老的度量衡制造,到现代智能计量产业的蓬勃兴起,一条清晰的产业脉络贯穿千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如今,衡阳正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产业浪潮中,书写着百亿级产业的崭新篇章。

  历史基因:镌刻千年的“精准”传承

  自秦汉时期起,衡阳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度量衡器具的重要制造中心。

  时光流转至清代,衡阳的衡器制造业迎来了鼎盛时期。“衡器坊”的名号响彻湖广,工匠们精心雕琢的天平、秤砣,以其精准的度量和精良的品质,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衡阳手表厂作为湖南唯一的手表制造企业,以“24把镊子起家”,生产出“芙蓉”“南岳”牌手表。

  这些手表做工精巧,走时精准,一经推出便迅速风靡全国。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拥有一块衡阳产的手表,成为了许多人的梦想。据记载,1992年,衡阳市手表厂年产手表50.46万只,畅销全国20多个省份350多个县,其辉煌可见一斑。

  同一时期,衡阳仪表厂、地磅厂等企业也崭露头角。其生产的各类仪表设备和称重设备,以精准的计量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原材料称重、农业粮食收购、科研精密实验等场景,为我国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衡器不仅是商业交易的公正裁决者,更是衡阳制造业实力的象征,为这座城市赢得了“计量之都”的美誉。

  然而,20世纪90年代技术迭代浪潮中,传统产业因设备落后、创新乏力陷入沉寂。衡阳手表厂、仪表厂等接连破产改制。曾经辉煌一时的衡阳计量产业,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沉寂,大批制表工匠被迫背井离乡,前往珠三角地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但衡阳人对计量产业的执着追求从未熄灭,这些分散在珠三角的3万余名衡阳籍钟表从业者,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深耕细作,从表壳打磨到机芯装配,积累了完整的技术图谱,为日后家乡产业的复兴埋下种子。

  转型突破:老树新枝的复兴密码

  就在传统计量产业深陷困境之时,衡阳的转机悄然降临。

  2015年,在广州钟表行业纵横多年的衡阳县籍唐灵军,带着资金和现代钟表技术回乡,并获得“芙蓉”“南岳”手表的品牌授权与传承。

  “当时衡阳手表厂生产的‘芙蓉’牌手表,零部件自给率大约为80%,要实现集约化的规模效应,还远远不够。”唐灵军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复兴整个产业,打造一个完整的钟表产业集群才是出路。

  于是,他调动自身在大湾区积累的资源,牵头召集湖南籍钟表企业家,四处奔走,耐心向企业介绍衡阳县的投资营商环境、人力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优惠政策等。

  “那段时间,我走访了大湾区近300家钟表企业,就是希望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在家乡打造一个钟表产业的‘梦工厂’。”唐灵军回忆道。

  在唐灵军等人的推动下,2019年,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衡阳市也积极从融资担保、招商引才、建设专家楼和员工宿舍等方面,保障钟表产业的复苏与崛起。

  如今,在钟表产业园里,已集聚了140多家钟表上下游企业,组装一只机械表需要的100多个零部件和1000多道工序,都可以在园区内完成。

  不仅如此,产业园进一步拓宽了“衡阳手表”的品类与市场。“园区企业不仅做机械表,还生产各式精密计时器件,可以供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唐灵军介绍,2024年,钟表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0亿元。

  与此同时,衡阳市政府盘活了石鼓区天雁机械老厂区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打造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首开区。经过改造升级,这片曾经的闲置之地如今已变身为高科技基地,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目前,园区已签约企业26家,签约金额近90亿元,具备生产高精度电源与电磁兼容设备、智能电碳表及能源计量设备、智能检测机器人及高端质谱仪等现代智能衡器的能力。

  未来图景:从“衡器”到“衡标”的战略升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有了更为宏伟的规划。占地8800亩的“一区两基地”(首开区+船山时间谷+衡山科学城)逐步成型。

  其中,首开区打造国省创新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建设计量学院,引进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骨干企业;船山时间谷基地重点发展钟表全产业链,加快研发智能穿戴产品;衡山科学城基地大力发展智能视听产业,依托蘑菇车联发展智能网联产业。

  产业园版图的构建中,衡阳还将目光投向了新兴且广阔低空经济领域。

  低空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涉及无人机等设备的精密性能测试与安全认证,与计量检测技术紧密相关。

  目前,园区正加快国家级无人机检测中心及低空经济超级工厂建设布局,以完善的产业生态,吸引更多低空经济优质企业集聚发展。​

  同时,多维度服务体系加速成型。在能源计量领域,全国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衡阳正以此为契机,引进国家级高电压计量检测平台,建立高电压大电流校准实验室,助力本土高压计量标准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在农业计量方面,国家油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进入验收攻坚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油茶产业产值达934亿元,该中心的投运将为湖南油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我们正在构建完整的计量服务生态圈。”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一批新兴“计量平台”的落地建设,未来将形成覆盖工业、民生、能源等领域的计量服务体系,实现从“衡器制造”到“衡标制定”的战略升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