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
后山女人招待起客人来,热情、周到。酒有自家酿的米酒,菜是自家种的蔬菜,不怕你多吃,就怕你吃不饱。
作为一个男人,如果这辈子能遇到一个湖南衡山后山籍的女人,你一定要珍惜。如果你有幸能够跟她谈上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一定是一壶新春的云雾茶,又香又浓。她们要么不认定你,一旦认定你,那就会安安静静地跟你居家过日子,无怨无悔。从俏妹子、娇娘子到堂客子、再到婆婆子,后山女人就算是老了,也要精致地老去。我一个表舅妈,九十岁了,每天仍会把满头银发梳得整齐光洁,用老式发卡别着,衣服穿得一丝不苟,从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
说到吃苦,后山女人是我见过最能吃苦的群体之一。最让我心痛的是我的母亲,母亲生于贫寒之家,早年以童养媳身份嫁到我们家——那是旧时代封建陋习下的无奈安排。但母亲从未被生活的苦难压垮,从小就学会了做各种家务,针线活做得十分精致,饭菜也做得好恰。她为人忠厚,团结四邻,把一家人照顾得很周到。
要了解后山女人的耐性,最好的场景是大集体年代春耕的时候,男人们负责耕地耙田,女人们拔秧插秧,天不亮就起床,先是到秧苗田拔秧,然后挑到田边,几个妇女一字排开,就开始拉开一场热热闹闹的插秧比赛。
我母亲性子缓,做事刻板,插秧也慢。但她有个特长,她拔的秧苗,洗得最干净,一根是一根,清爽,捆绑得也恰到好处,不大不小,握在手里不累,因此很多会插秧的女人最喜欢插我母亲拔的秧苗。每天出工,就安排我母亲专职负责拔秧苗,虽然也很累,但只有我母亲有这耐心做这件事,成为大家公认的拔秧能手。
后山地域不大,土地也不肥沃,粮食产量不高,农作物品类少。因为经济条件差,后山的女人从小就会治家,有从鸡肠子里刮油的耐心,也有把一分钱掰作两半用的智慧。每次青黄不接的季节,母亲总是有办法渡过难关,一是靠上一年秋收时节攒下的干菜,二是靠去地里挖野菜补充营养。我们抓回来的小鱼小虾,母亲总有耐心把它们收拾妥当,然后放到铁锅里煎熟,再逐一挑出杂质,烘干后密封收藏,可以吃上很多天。母亲对于吃的耐心超乎我们的想象,最普通的食材,在母亲的手里都能变成精良的美食。
说到后山女人的脾气,也常有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吵架骂娘的,就像正月的爆竹,一点就爆。多数是因为争执某块菜地的归属权,或者因孩子的打闹而争吵。都在一个村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往往吵完架,用不了多久,彼此又会打招呼,又会慢慢地一起闲聊,慢慢地回到日常。
后山虽然偏僻闭塞,但很重视子女读书学习,大凡家底殷实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子也不比男人差。论见识、学识,后山也出过像唐群英那样的一代女杰,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站得高,走得远,看过大世界,见过大世面。
后山女人骨子里天生就是不服输的,当年闹革命的时候,青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曾经到过衡山,也到过后山的白果,给穷苦百姓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其中男女平等的思想,让后山妇女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白果妇女那年大闹祠堂,硬生生地把那些大地主、大封建家族的祠堂闹了个天翻地覆。她们闹祠堂的伟大事迹还被载入史册,成为唤醒中国妇女解放的冲锋号角。
后山女人,总是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