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是民心工程,关乎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耒阳市第二中学始终将帮扶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重要工作,围绕立德树人,实施“四大工程”,将“扶困、扶志、扶能”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实施“经济纾困工程”,不让经济困难学生辍学。
学校成立学生资助专门机构,服务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设立奖学助学金,开辟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通过社会捐助、校友赞助、政府资助等途径,构建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资助体系。近年来,学校资助学生1600余人次,每年发放奖助学金300万元以上,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获评衡阳市教育系统学生资助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实施“扶志铸魂工程”,塑造学生自强品质。
开展思政铸魂育人,引领受助学生自强。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感恩演讲等活动,深入挖掘和讲述新时代学生受助故事,助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学校连续5年举办“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征文比赛,每次征文稿件达100多篇,通过此类活动,激励了更多受助学生克服困难、奋发图强、励志成才。开展志愿实践育人,引领受助学生助他。学校坚持为受助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践平台,组建“同心志愿者团队”,开展政策宣讲、交通劝导、爱心劝募、为特殊学校学生和敬老院老人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由他助到助他”的爱心传递。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帮助学生学有所成。
学校推行“大走访”和“个性化辅导”活动,成立由副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党员教师为骨干的“补短”先锋队,按照“思想、生活、学习、心理”全方位帮扶的原则,利用寒暑假,扎实开展走访行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并安排一位教师结对两位该学科学习基础薄弱的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辅导,使他们学有所获、惑有所解、爱有所感、困有所帮。2024年,共计开展个性化辅导活动150余次,服务学生800余人次,帮助160名经济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实施“身心健康工程”,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教学启心。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和心理教研组,人才引进2名硕士研究生专职教师,现有6名心育专兼职教师。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心理学与生活》等校本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筑牢学生心理防线。主题活动润心。以“5·25心理健康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知识竞赛、心理游园等主题活动,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平时以学生健康健全成长为导向,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对毕业班高考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减缓焦虑情绪;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给予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预防干预宽心。学校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按照低、中、高风险分级管理。常态化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采用信箱预约、心理教师值日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改善情绪状态,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家校携手护心。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健全家校联系机制,依托家长会、微信家长群等方式强化家校信息交流,与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家长保持定期有效的信息沟通,形成家校合力。2024年,学校咨询辅导学生个案达600余人次,其中成功化解了90余名学生的心理困扰。学校获评湖南省第六批示范家长学校、衡阳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将持续深化“四大工程”的内涵与外延,探索更多元、更精准、更高效的资助模式,挖掘资助育人新动能,让更多经济困难学子在关爱与激励中绽放光彩,在自强与奋斗中健康成长。
(耒阳市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段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