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观点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6月1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意思”不可小视

  甘武进

  在作风建设的战场上,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有人把违规收送土特产、小额礼金美其名曰“小意思”,认为无伤大雅。殊不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意思”,恰是腐蚀党员干部的“糖衣炮弹”,绝不可“小视”。

  宋代包拯在端州任职时,当地盛产端砚,历任官员离任时都会带走几方作为纪念。但包拯在任期间,不仅严格禁止下属贪污砚石,自己离任时更是一方未取,“不持一砚归”的佳话流传至今。反观明朝严嵩,起初并非贪官,但在一次次收受官员“小意思”馈赠中逐渐迷失,最终权倾朝野、贪腐成性,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包拯和严嵩的不同结局警示我们,作风问题无小事,“小意思”的口子一旦打开,贪欲便会如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

  “涓流不止,溪壑成灾。”在作风建设中,“小意思”就像慢性毒药。它以看似温和的方式,悄然打开思想防线的缺口。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廉洁底线,自觉抵制各种“小意思”的诱惑。各级党组织也要加强监督执纪,对这类看似小却危害大的问题提前防范,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小意思”都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考验。唯有从源头上抵制“小意思”,才能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