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度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6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911林创教育体系”的思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举全校之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号工程”高位推进,为新时代高校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提供可量化的实践范式,成效显著。

  政策支撑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第一推动力”。学校深度对接湖南省“七个一”大学生创业行动部署要求,制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方案》。实体化运行创新创业学院,打造融合教育、孵化、研究、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双创育人平台。与知名企业联合,面向智慧林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专业,开设“金种子”创业菁英班,实施创新创业特色培养。同时,修订《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创业导师聘任与考核办法》等制度文件,通过学籍、学分、资金等“政策包”破解高校常见的“不敢创”“不能创”难题。

  教育体系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核心枢纽”。学校全力打造以“林科教工程3.0”为框架,以“育种、育苗、育树、育林”四育为理念,以“思创、专创、科创、产创、赛创”五创融合为实施路径,以数智技术为动力,以一站式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支撑的“1911林创教育体系”,形成从创新思维启迪到项目落地,再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创业生态链。

  师资建设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关键动能”。学校坚持“专兼结合、协同赋能”的理念,构建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体系。一是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设立创业与就业教研室,配备不少于10人的专职教师团队,同时动态遴选400名校内外兼职导师,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力量。二是构建三维导师赋能体系,从学术、产业、实践三个维度动态遴选导师,形成“学术引领+产业支撑+实践转化”的协同机制。

  条件保障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要支撑”。一是高标准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集成项目孵化、路演展示、资源对接等功能,为创业团队提供“空间+服务+资源”的一体化支持。二是设立学校创业孵化专项基金,实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计划”,每年面向全校遴选优质项目,推行“小额资助+快速审批”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孵化成功率。三是推动校友企业设立“大学生创业校友扶持基金”,创新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发布产业需求清单,搭建“企业命题—学生解题—市场验题”的精准对接平台。四是构建“飞地经济”创业生态,与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共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支持学生团队入驻企业实训,实现“校内培育—校外孵化—市场落地”的良性循环。

  考核激励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效能杠杆”。一是实施“创新创业学院实体化建设”专项评估,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二是构建“学校主要领导统筹、分管校领导督导、创新创业学院协调、院系具体落实”的四级联动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分工,确保政策执行纵向贯通、横向协同。三是设立年度创新创业专项经费,推行“基础保障+绩效激励”双轨投入模式,对孵化成效显著的院系给予倾斜支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参与积极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王文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