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湘江副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字有骨,先生如灯

  王章勇

  整理书房时,不经意间手指触到一本旧书,是周涛先生的散文集《山河判断》,书脊已经有些松动,页面也有些发黄了。我便把那本书抽出来,搁在桌上,书页自动翻到我用笔注解的那一页,页面空白处记录着与周涛先生的一段往事。

  1999年,我从军校毕业不久,被抽调到新疆阿克苏军分区政治机关工作。那时我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愣头青,肚子里装着几本军事理论书,笔下却还生涩得很。记得第一次见到周涛先生,是在政治部的走廊上。他那时代理军分区副政委。只见他肩宽背阔,身材高大如胡杨,眉宇间沉淀着天山雪峰的深邃,走路时微微低着头,像是在思索什么。我向他敬礼,他抬头笑笑,眼角挤出几条皱纹来。

  我对周涛先生的第一印象是,这位作家领导毫无架子,与人们称他为“狂涛”的形象怎么也联系不起来。他待我极和善,每次我呈送文件去,总见他在看书,或是望着窗外思索。阿克苏的窗外,无非是些白杨树,再远些便是戈壁滩了,不知有什么好看的。后来我才明白,他看的不是风景,是风里的骨头。

  第二年,我壮着胆子拿了一篇稿子给他看。那是我写的一篇关于边防军嫂的小故事,自以为写得不错,却不知究竟如何。周涛先生接过稿子,一字一句地读起来。办公室里极静,只听见他翻纸的沙沙声。我站在一旁,手心里全是汗。

  “思想,”他突然开口,“写文章要有思想。新疆的文章,要像新疆的胡杨和土地一样,有骨头。”他说着,用钢笔在我的稿子上划了几道,又添了几行字,说,“标题就叫‘殷殷军嫂情’吧!”我凑近看,那字迹刚劲有力,像是戈壁滩上倔强生长的红柳。

  后来那篇稿子登在了《新疆都市报》和《阿克苏报》上,是我的处女作。报纸送来的那天,我捧着看了又看,周涛先生改过的地方,油墨似乎格外黑些。要说我的文学种子,大概就是从那一刻播下的。

  周先生回乌鲁木齐后,我曾专程去看过他一次。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书,桌上摊着稿纸,写了一半的文章,墨迹还未干透。他请我喝茶,我们聊起阿克苏的往事,他忽然说:“你那篇写边防军嫂的文章,其实不错,就是太像文章了。”

  我不解其意。他解释道:“文章像文章,就假了。要像说话却又胜过说话,既要有思想和情感,还要有温度和劲道。”

  如今,周涛先生已离世几年了。我翻开他的散文集,那些文字果然不像“文章”,不仅亲切得像是坐在你对面说话一般,而且雄浑豪放、诗意盎然、质朴深沉、哲思隽永,边疆风情浓烈。窗外,阳光灿烂,我想起了阿克苏的戈壁滩,想起他说的“新疆的文章要有骨头”。

  骨头,是的,他的文章有骨头,他用铁血散文铸就了山河气魄,他用军人的血性、哲人的目光,让汉字在边疆长出了野性的筋骨,开创了“新边塞诗”流派。他的人也有骨头,现在这些骨头化作了灰,埋在黄土里,而他的字还活着,长在了我的心里,也长在许许多多人的记忆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