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韩 曾玉玺
围绕落实国家深化产教融合部署,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紧扣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聚焦农业机械、无人机、新能源、工程机械等特色产业需求,以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体化运行为突破口,蹚出一条具有娄底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
针对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体化运行中,存在的治理结构虚化、育人功能弱化、服务效能不足、保障支撑乏力等问题,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机制创新为引擎,构建起以责任为驱动的协同治理、以能力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以成果为导向的协同服务、以规则为框架的协同保障等机制。
在治理机制上,依托娄底市产教联合体建立“决策—监督—实施”三级治理架构,形成“目标评价—过程管控—落地执行”链路闭环;依托“北斗+无人机”等行业共同体,构建“共建标准、共享资源、共研技术”协同发展体系。学院投入2万平方米场地,联合精飞智能等企业投入5000万元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在育人机制上,打造“虚拟仿真+生产实景”融合的教学场景,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复刻农友等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创新“生产任务+实践教学”模式,任务设计将旋耕机钣金加工等15个生产项目,20余个岗位要求融入12门实战课程。过程培养构建“虚拟练习—虚实互动—实战操作”三阶训练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技能培养过程,实现“技能+素养”伴随式成长。考核评价建立“标准共定、过程共评、结果共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学校+企业”考核同维度发力。构建“专任教师+企业导师”育人团队,建行校企“双导师”制与协同教研室,建立校企协同教研室,形成育人合力。
在服务机制上,建立技能培训机制,建立国际国内、分层分类技能培训体系,针对5个国家、7省市面向40个工种开展技能培训鉴定,构建“需求导向—协同培养—鉴定评价”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8个技术平台,开展智能产线升级等服务,构建“技术诊断—联合研发—落地应用”全链条服务;通过创业孵化平台培育30余个项目,形成“创意培育—技术验证—产品落地”孵化生态。在保障机制上,通过落实政府政策、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协议责权、规范收益分配、制定评价标准,筑牢持续发展根基。
目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项目27个,技术研发平台10个,为企业输送人才180余人,解决技术难题50余个,创效超千万元;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44项,制定国家标准3个,获专利软著41项;培育省级教师团队1个、教学竞赛奖19项、课题15项、教材专著11本。构建特色化产教融合实践样本,在区域20余个职业院校、园区企业推广应用,形成可推广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