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抱子怀胎”2.0版
——“中国油茶之乡”邵阳县记事

    蔡桥乡水口油茶基地。周鹏 摄

  曾佰龙  刘 飞

  初冬,北纬27度的湘中腹地邵阳县——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一片花花绿绿。一场自然生命更替正在油茶树上演,洁白如玉的茶花与红褐色的油茶果相依相偎,形成了抱子怀胎的独特景致。而在油茶林下,九节茶、淫羊藿、黄精、红松茸也在轮番播种,这何尝不是“抱子(油茶籽)怀胎(林下经济作物)”2.0版。

  墙内开花墙外香

  邵阳县有21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和长期的艰辛培育,油茶产业规模效益跃居湖南省前列。先后争创了“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等14个油茶类国字号品牌,“邵阳油茶”纳入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国家气候中心授予“优质气候品质”,获评首届“湖南气候好产品”品牌。

  “邵阳茶油”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纳入首批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次获得全国绿博会、农博会、林博会、食博会、义乌森博会金奖,品牌价值达85.93亿元。

  近年来,该县持续推进油茶“一县一特”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到2024年底,全县油茶林面积发展到75.6万亩,茶油年产量1.72万吨,产业年产值29.1亿元。拥有油茶类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25项,注册茶油食用产品商标43个,油茶系列化妆、医药产品商标3个。

  从地方特色农产品,到享誉全国的品牌,“邵阳茶油”品牌可谓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荒山荒地变“绿色银行”

  在蔡桥乡水口油茶基地,周根生正指挥着工人进行最后的采摘收尾。他弯腰拾起一枚落地的油茶果,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抹去泥土:“今年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产量比去年提高了20%。”在周根生的示范基地里,就地打井、抽水蓄水的灌溉管道延伸到油茶林深处。精准滴灌系统让油茶林的土壤湿度、养分数据实时可控。

  “科技兴林,保产又增效。”周根生算起了增收账:水肥一体化让新种油茶挂果提前,盛果期也明显提升,亩产鲜果从600公斤提高到800多公斤。“去年光是鲜果销售就入账80多万元,这油茶林真成了山坡上的‘绿色银行’。”

  周根生的油茶专业合作社已吸纳7100多名社员,在11个乡镇(场)建立油茶基地1万余亩,解决1200多农户的就业问题,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林下经济“抱子怀胎”

  发展油茶林下经济,是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位于塘渡口镇塘坪村塘坪油茶基地里,套种在油茶树下的白及、射干、草珊瑚、黄精和黑木耳、红松茸的长势正旺。“别小看这些林下作物。”湖南辉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夏琳笑着说,“我们大力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就是要用‘以短养长’的模式,实现油茶融合发展目标。”

  今年初步估算,夏琳通过林下套种红松茸、黑木耳、中药材、迷迭香,生态饲养油茶鸡,实现增收近100万元,带动150户农户460人增收,真正实现了“油茶绿、茶果丰、效益好、乡村兴、群众喜”的油茶融合发展目标。

  “油茶姑娘”笃定梦想

  在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湖南日恋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品控室里,公司负责人王文姣正与技术人员一起品评新榨的茶油。她轻轻晃动油杯,仔细观察油体色泽:“我们要保证每一瓶茶油都达到特级标准。”

  这位“油茶姑娘”大学毕业后,与丈夫一起打拼油茶产业。王文姣为了打开市场,跑遍了全国主要茶油市场,制定了“高端定制+大众消费”双轨战略。“我们实行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压榨、统一贴标、统一销售,确保品质如一。”王文姣说,今年公司销售额有望突破9000万元,带动800多户种植户增收。

  最让王文姣自豪的是,她打造的“油茶故事馆”已成为邵阳县的旅游打卡点。“我们要让消费者不仅买到好茶油,更能了解油茶文化。”在她看来,品牌背后是文化,是匠心,是邵阳油茶人的共同梦想。

  夕阳西下,行走在邵阳县山村小径,漫山油茶花在余晖中泛着金光。周根生扎入基地忙碌,夏琳的林下鸡群陆续归巢,王文姣的加工厂灯火通明……邵阳油茶产业的更大愿景将会在他们身上实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