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铸魂育人守初心 特色兴校谱新篇
—— 一所老牌省示范性高中的振兴突围与育人答卷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京 见习记者 沈可心 通讯员 范辉华

  不久前,第十五届全运会U18男篮比赛现场,湖南省地质中学男篮队员们面对职业球员组成的劲旅,一次次倒地拼抢、一次次奋起反击。这支以校队为班底的队伍,此前在预赛中凭借最后2.5秒的边线球战术绝杀天津,创下湖南U18男篮首次闯入全运会决赛圈的历史纪录。

  一年前,也正是这支队伍勇夺耐高全国总冠军,让这所有“行业办学旗帜”之称的老牌省示范性高中,以热血拼搏的姿态重回公众视野。

  走过70年风雨,该校曾因体制调整遭遇生源流失、师资不足、经费短缺等困境。如今,赛场之上的锐气与坚韧,正是学校从“行业办学”向“内涵振兴”突围的缩影。

  体育育人:

  以拼搏之姿铸品格之魂

  地质中学男篮的队徽上,一只仰天咆哮的战狼格外醒目。“狼的特性是坚持,锁定目标就绝不放弃。”执教23年的主教练彭志强说道。

  没有身体与资金的先天优势,地质男篮凭借“小快灵、稳准狠”的打法,以及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逐渐在赛场上闯出一片天地。队员们清晨5点便踏上训练场,晚上9点结束文化自习后继续加练,如今80%的球员实现初中直升高中,形成了稳定的人才梯队体系。

  “体育是最生动的德育。”该校党委书记李亮坦言,学生的内驱力、抗挫力、持续力,是教育应当给予学生的终身素养。球场上的每一次拼抢、每一滴汗水、每一次胜负较量,都是培养这些品质的生动课堂。这种体育育人理念,早已超越竞技本身,融入学校教育的血脉。

  除了男篮,学校武术队20多年来稳居全省第一,健美操、跆拳道队伍在全国及省市竞赛中屡获佳绩。更可贵的是,竞技成果已转化为全员共享的教育资源——班级篮球赛、武术普及课、跆拳道社团蓬勃发展,“全员文体”从教育理念落地为日常实践。

  “真正的体育强校,不仅强在竞技塔尖,更要强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中。”李亮说。在这所占地仅33亩的校园里,体育正以其独特方式塑造着学生。

  科学育人:

  以李四光精神燃创新之火

  走进地质中学,可见一尊李四光先生的铜像静静伫立,目光深邃而坚定。

  作为全国少有的以地质命名的中学,学校将李四光“严谨治学、献身科学、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精神内核,融入科学教育体系,成为滋养学生的不竭源泉。这一实践,也与教育部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中“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高度契合。

  在学校的跨学科融合课堂上,记者见到这样的场景:学生分组制作新能源小车,课堂由三位教师协同授课——通用技术教师讲解结构设计,化学教师指导电池制作,物理教师负责加速度测试。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融合思维,已渗透进学校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科学教育不是培养少数竞赛尖子,而是要点燃所有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学校科研处副主任黄仁忠说道。2024年,学校成立“李四光少年科学院”,设立“小院士”“小研究员”评级制度和“导师制”,引导学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选题、研究、撰写报告。

  在这里,学生的任何兴趣都能得到尊重与支持。初二学生周好文是第一批学员。在导师指导下,他与组员开展校园水资源浪费调查,不仅完成了研究报告,还推动学校采纳节水建议。

  2025年,学校获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

  人文育人:

  以初心之暖育生命之美

  1955年,为解决中南地质局职工子弟的求学之忧,学校在荒坡上建起来。那些长年跋涉在山川之间的地质队员,将孩子的成长托付于此。

  “我们地质中学,就是一所为别人家看孩子的学校。”这句朴素的话语,在学校流传了70年。这份始于行业责任的初心,历经岁月沉淀,早已升华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担当。

  在行业办学时期,学校无条件接收系统内子弟,直面生源基础的客观差异。这份特殊的办学经历,奠定了学校“有教无类”的育人底色,催生了学校“普进优出”的质量观——不以录取分数为荣,而以学生成长的“增值”为傲。近年来,学校在长沙市教育增值评价中名列前茅。

  “增值”的核心,在于对每个个体的真切关怀。学生小龙因家庭变故而郁郁寡欢,甚至无法正常上学,班主任带着月饼登门家访,在一次次长谈中打开了他的心扉。这个真实的故事,被翻拍为情景剧搬上学校德育研讨会的讲台。延续25年的德育研讨会,从专家引领到全员参与,一年一主题、一会一台阶,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

  理念亦见于日常。课后组织志愿活动涵养责任意识,让“特殊学生”在班干部岗位上实现自我蝶变,党员教师入户开展精准帮扶……这些具体而微的实践,汇聚成“关爱全体学生,推进整体进步”的办学气象。

  高一班主任聂素容对此深有体会。“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成长节奏,尊重自主成长,这是我30年来的坚持。”她自主开设“三维文化课堂”,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基地演绎历史,组织模拟法庭树立法治观念,深入企业调研感悟职业价值。“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为每一朵花提供适合的土壤和阳光。”

  站在建校70周年的新起点,这所老牌省示范性高中明确提出“振兴计划”,坚定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之路,在有限条件中创造无限可能,把每一个孩子托举到更高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