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湖共治 幸福共享
“十四五”湖南水利高质量发展纪实(三)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翟文峰

  初冬时节,长沙市雨花区圭塘河羽燕湖段,流水潺潺,人们坐在河道两边享受着暖阳,好不惬意。曾被市民称为“龙须沟”的圭塘河,通过系统治理,蝶变成如今风景优美的“生态河”“幸福河”。

  湖南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河湖治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十四五”期间,湖南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对河湖开展系统治理,擦亮人水和谐幸福底色,河湖面貌持续改善,一江碧水向东奔涌。

  系统治理,幸福河湖提升三湘颜值

  今年,湖南发布第11号省总河长令,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十四五”期间,湖南统筹水的各种属性,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综合施策,按照流域进行统一谋划、系统治理,全力打造幸福河湖。

  河湖长制实现河湖长治。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总河长,每年召开省总河长会议,发布5期省总河长令,将排污口整治、碍洪问题清理、幸福河湖建设等列为重点任务,构建起“顶层推动、任务分解、落地见效”的全链条工作体系,让河湖治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省级河湖长带头巡河履职,深入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全省近4万名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分片守水,联动民间河长、警长、检察长和7.5万名志愿者参与河湖管护监督,凝聚起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系统治水合力。

  加强河湖岸线管控。全省划定5824条(个)河湖管理范围,编制229条(个)重点河湖岸线规划,重拳整治1.4万起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在全国率先实现河湖卫星遥感监测、率先建成河道采砂综合监管平台、率先应用北斗技术监管,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实现全覆盖。

  目前,全省累计建设7条(个)国家级幸福河湖、评选出200条(个)省级幸福河湖,浏阳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沱江获评“最美家乡河”,7000多个县乡示范“幸福河段”流经三湘大地。

  生态复苏,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这首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让美丽浏阳河享誉国内外。如今,它已成为两岸百姓生活所依的绵绵“幸福河”。

  “十四五”期间,湖南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在江河湖库生态修复上打出“组合拳”,河湖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达标率保持90%以上,44个重点河流断面生态流量常年稳定达标,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3年稳定在98.6%,社会公众对河湖生态满意度提升至96%。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持续复苏河湖生态功能。“十四五”期间,湖南整治中小河流22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9100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85条。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河湖”。湖南通过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不断完善河湖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起覆盖重要河湖库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智慧河湖”流淌在三湘大地,河湖库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水清岸绿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曾是劣Ⅴ类水的常德穿紫河,如今水质稳定在Ⅲ类,成了当地旅游名片;益阳浩江湖清走16万立方米淤泥,从“臭水塘”变身城市“绿肺”……

  河湖好生态,带来发展好“钱”景。圭塘河通过修复绿地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上游“零碳民宿”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中游“生态+新消费”综合体年营业额超8亿元,下游“雨花数谷”集聚年产值12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浏阳河两岸发展花木产业,带火了沿线乡村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走廊”。

  聚焦重点,洞庭碧波向东流

  初冬,从北往南迁的候鸟将洞庭湖作为“休息区”“补给站”。湖风吹动,雁、鹤、鹬、鸥腾空,鸟鸣声声,热闹非凡。

  洞庭湖是三湘儿女的母亲湖,也是湖南治水的“主战场”。“十四五”期间,湖南聚焦“主战场”,对洞庭湖进行系统治理,如今的洞庭湖一湖碧波映天际,江湖万里水云阔。

  洪涝灾害历来是洞庭湖的“头等威胁”。“十四五”期间,湖南对洞庭湖区142公里长江干堤加高加固,对重点垸、蓄洪垸、一般垸开展系统治理,抵御外来洪水。加强蓄滞洪区分洪闸、安全区和安全台建设,防御流域大洪水。通过撇洪、闸排、滞涝、电排等综合措施提升洞庭湖区排涝能力,解决洞庭湖的“内忧外患”。

  洞庭湖是“水窝子”,但由于长期泥沙淤积和近年来江湖关系变化等影响,“水窝子”也常常喊“渴”。洞庭湖北部补水一、二期工程引来汩汩“活水”,为洞庭湖“解渴”,新增补水流量达338立方米每秒。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的大旱中,补水工程“马力全开”,为洞庭湖北部地区累计补水超10亿立方米。

  “十四五”期间,湖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对水环境进行治理、水污染进行防治,连通河湖水系,改善洞庭湖水质,湖区生态全面复苏。

  如今的洞庭湖,麋鹿跳跃、江豚嬉戏、候鸟翔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