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丁 慧 艾 磊
今年4月以来,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深刻把握党建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创新推行“支部建在产业上”,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构建起“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引领“致富链”的生动格局。
截至目前,从园区车间到田间地头,从新材料车间到预制菜生产线,45个产业链党组织如同红色引擎,为43家企业、合作社破解发展难题86个,1-10月,全区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9.93亿元,同比增长8.4%,让“党建红”深度浸润“产业绿”,在沅澧大地书写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谋篇布局:建强组织体系,筑牢产业根基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西洞庭管理区立足食品加工、新材料两大主特产业,以系统思维构建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产业链党建组织体系,让党旗在产业一线高高飘扬。
今年4月11日,西洞庭管理区召开“支部建在产业上”工作部署会,区党委书记李智勇在会上明确提出,要以党建产业链“组织力”赋能产业发展“生产力”。会议正式发布《西洞庭管理区“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工作方案》,确立了“区委统筹、镇街联动、企业主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标志着这项关乎区域发展全局的党建工程全面启动。
在组织架构搭建上,管理区创新构建“区—镇(街道)—企”三级联动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组织格局。区级层面,组建食品加工产业党总支和新材料产业党总支两大产业链核心党组织,由区党委管委主要负责人担任链长,统筹协调产业链发展重大事项;镇街层面,在柑橘、预制菜、稻虾共养等特色产业领域建立功能性党支部,将党组织嵌入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企业和村社层面,在重点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目前,全区产业链党组织已覆盖园区重点企业19家,联动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形成党建与经济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的一体化局面。
针对不同产业特点,西洞庭管理区精准施策打造特色党建载体。在工业领域,推行“企业党支部+技术攻关小组+党员先锋岗”模式,引导党员在生产一线、技术革新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农业领域,推广“村党总支+产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让党组织成为串联生产、加工、销售的核心纽带;在新业态领域,探索“党建+直播电商+农产品”模式,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望洲社区党总支组织7名党员成立直播团队,自5月20日开播以来,已销售洋葱、鸡蛋、甲鱼等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预计每年可带动150余户农户增收,为集体经济创收约1万元。
为确保党组织规范运行,西洞庭管理区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产业链党组织工作职责清单,将产业链党建纳入各级党组织考核体系,把产业发展成效作为评价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形成“抓党建促产业、以产业验党建”的闭环管理。同时,创新廉政监督形式,通过“党纪学习小剧场”等载体强化党员教育,注重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培养干部,累计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43人,基层党组织活力持续释放。
赋能发展:聚焦关键环节,激活产业动能
“党建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这是西洞庭管理区企业和群众对“支部建在产业上”模式的共同感受。该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企业发展痛点、产业升级难点、群众增收堵点,精准发力破解发展难题,让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
在要素保障方面,产业链党组织主动作为,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管理区组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服务团”,整合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党员骨干力量,长期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等活动。今年5月,新材料产业链党组织牵头对接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为产业链企业授信1.95亿元;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党组织对接,成功获得200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今年年产值有望超11亿元。今年4月以来,服务团先后走访湖南迈尔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邓权塑业科技(湖南)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政策清单+资源清单”机制,解决企业用地审批、技术升级等14项难题。
在技术创新方面,党员先锋带头攻关,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常德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2020年落户西洞庭后,在区党委指导下于2021年成立党支部,9名党员在生产经营、技术革新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公司经营势如破竹,预计2025年总产值将超过11亿元。产业链党总支还牵头搭建“暖企座谈会”“企业家红色驿站”等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区累计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在产业升级方面,党组织统筹协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管理区以产业链党组织为纽带,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在食品加工产业领域,依托柑橘、预制菜产业链党支部,推动湖南巧佳宴食品有限公司、家家红等企业成功创建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标准化种植,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在新材料产业领域,通过党组织协调,推动企业之间共享技术、共建平台、共拓市场,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品牌建设方面,党组织牵头引领,打造特色产业名片。中洲社区立足油菜种植特色,成立油菜产业党支部,牵头创办菜籽油土榨坊,注册“清洲农场”商标,设计推出4款包装产品,将1100亩油菜基地的优质菜籽加工成有机菜油,今年已鲜榨菜油近5000公斤,不仅让村民每亩地多赚400多元,还为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0万元以上的收益。紫湾村以特色产业党支部为核心,汇聚朝鲜蓟种植、加工、销售领域能手加入合作社,有力推动朝鲜蓟产业发展,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合作社龙头作用,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生产加工能力,推动朝鲜蓟鲜果、茶叶产销一体化。
共富惠民:联动村企农户,共享发展成果
西洞庭管理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支部建在产业上”模式,推动村企联动、利益共享,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群众,在党建引领下走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在乡村振兴一线,产业链党组织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领头雁”。天福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社区果蔬产业发展功能性党支部吸纳后盾单位干部、经营主体党员、贫困户党员加入,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服务。目前,天福社区已打造以特色蔬果采摘园+生姜种植基地+天福乐园为一体的文农旅综合体,种植生姜近50亩,亩产可达三四千公斤,亩均产值超2万元,2026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拓展至200亩。社区1.1万平方米的特色种植大棚里,杨桃、莲雾、黄金果等10多种果蔬长势喜人,带动农旅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美多多惠民果园合作社收购农户散种的黄桃等,为居民创收1.5万元,预计今年社区集体产业收入可达52.5万元。
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党组织牵头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户深度融入产业发展链条。中洲社区油菜产业党支部不仅为种植户提供统一的农技服务,还统一组织收割、收购、榨油,解决了农户“卖难”问题。脱贫监测户奠世旺今年种了5亩油菜,往年只能卖菜籽,今年通过社区土榨坊加工销售,每亩地多赚400多元,他还在土榨坊务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实现了稳定增收。目前,该社区菜籽油产业链已带动一般农户和低收入群体60余户230余人稳定增收。祝丰镇紫湾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汇聚朝鲜蓟种植、加工、销售领域能手,推动朝鲜蓟产业发展,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和分红收益。
西洞庭管理区还以“支部建在产业上”为抓手,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已形成天福社区特色果蔬、紫湾村朝鲜蓟、中洲社区有机菜籽油和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党组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让每个村社都有主导产业,每个农户都能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产业链党组织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提升生产技能,累计培训种植养殖能手1000余人次;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若干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就业,参与公益事业。常德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学校开展捐资助学,去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活动,为公司困难员工捐献爱心,在党员引领下,企业成为温暖的“大家庭”。今年10月,晓鸣股份联合西洞庭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向当地脱贫户捐赠了15800只优质鸡苗。经过统一防疫的雏鸡按照公母1:1的比例配置,通过村(社区)精准发放到348户脱贫户手中,通过精准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将乡村振兴的举措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