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计算万物 湘约未来——智算驱动新质生产力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宁县“村播学院”带领新农人玩转田间直播
会种植还要会吆喝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鹏 通讯员 邓亚男 鄢跃斌

  “家人们看过来!刚从树上摘的崀山脐橙,皮薄肉嫩、汁水足,今天直播间一箱直降10元!”

  11月18日清晨,新宁县黄龙镇三星村的脐橙园里,脐橙种植大户陈云华举着金黄的果实对着手机镜头吆喝,身后的果树挂满沉甸甸的果子,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2000人。

  这个水果种植大户,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橙乡主播”。这一转变,源于新宁县“村播学院”实施的培育计划。

  党建牵线,多元合力搭起“致富桥”

  “以前想做直播,没人教技术、没渠道找货源,自己瞎琢磨半年也没卖出几单。”陈云华的困惑,曾是新宁县众多农户触网带货面临的共同难题。

  如何让零散的农户抱团闯市场?新宁县给出答案:以党组织为超级联系人,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资源,搭建起“高校+政府+村集体+农户”四位一体的村播培育体系。

  今年6月20日,新宁县“村播学院”正式揭牌。新宁县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县商务局负责具体运营,长沙理工大学派驻专业师资团队,企业提供实训场地和供应链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组织格局。

  “我们要打破单打独斗的困境,让资源跟着需求走,让服务围着学员转。”新宁县委组织部负责人道出学院创办的初衷,通过资源整合,将专业课程送到乡村,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技能、创增收。

  如今,新宁县级“村播学院”里,专业直播间、视频剪辑室、实训教室一应俱全;5个乡镇实训基地让学员就近实战;20个村级直播驿站扎根生产一线,形成了“课堂连着田间”的三级培育网络。

  目前,新宁县“村播学院”已举办5期培训班,覆盖全县16个乡镇,培育学员284人,其中26人转型为全职主播,215人持续开展助农直播。

  精准孵化,从直播“小白”到带货能手

  “第一次面对镜头,话都说不利索,紧张得手心冒汗。”返乡青年周佐钧说。这个“80后”,如今运营着“崀山阿佐”账号,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突破10万+,带动家乡土特产月销售额超3万元。

  新宁县“村播学院”的成功,核心在于跳出“简单培训”的模式,构建起“实操+陪跑+孵化”的精准培育体系。学院根据学员基础分设初级、进阶两级课程,紧扣脐橙、黄桃、茶油等本地农产品上市节点,同步开设选品、话术设计、视频创作等实用课程。

  “我们不教空洞理论,就是要让学员学完马上就能用。”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村民直播培训项目负责人田向阳,在新宁县“村播学院”第五期实训课上一边示范带货技巧,一边向围拢的学员讲解,“比如,卖卤豆腐干要突出香辣入味,卖朱鹮稻要强调生态种植,话术要接地气,才能打动消费者。”

  对于零基础学员,新宁县“村播学院”组建由专业导师和研究生构成的“陪跑团”,量身定制3个月指导方案。从设备调试到场景选择,从开场话术到互动技巧,导师全程手把手教学。15场“陪跑”活动下来,首期33名学员成功突破首播关。

  “导师帮我分析受众喜好,教我怎么拍田间实景,就连直播时的表情管理都细致指导。”周佐钧说,正是这种“保姆式”培育,让他从直播“小白”快速成长为带货能手。

  人才培育的精准化,带来了显著成效。目前,新宁全县已建立1800人的助农主播人才库,涵盖致富带头人、企业骨干、村干部等群体。15名优秀学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9人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序列,乡村主播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全链赋能,让“流量”变“留量”的长效密码

  “直播带货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卖得出,更要供得上、赚得久。”新宁县商务局负责人的话,点出了村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此,新宁县“村播学院”从培训班转型为服务商,构建起覆盖前端流量、中端品控、后端品牌服务的全链条赋能体系。

  在前端,新宁县委网信办联合电商平台为学员提供流量扶持,策划“崀山脐橙”直播比赛等活动,帮助学员提升曝光度;中端由村集体牵头,整合合作社资源,统一进行农产品品控和发货,解决学员“货源不稳、物流不畅”的难题;后端则着力品牌打造与金融支持,注册区域公共品牌,为创业学员提供小额信贷支持。

  新宁县马头桥镇坪山村的实践就是生动例证,通过村播赋能,全村累计开播160余场,销售20多种农产品,实现线上成交2600单,带动村民增收16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

  “以前自己直播,物流成本高,客户投诉多,现在有了统一发货和品控,省心多了!”新宁县“村播学院”学员蒋张林一边打包刚下单的小籽花生,一边介绍:“学院还帮我们设计包装、申请商标,现在我们的农产品也有了‘身份证’,价格也比以前能卖得高。”

  新宁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也加入赋能队伍,组织新媒体从业者与“村播学院”学员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作为本土网红,能为家乡建设出力很自豪。”该联谊会会员“丹妹来了”说,“我们不仅要帮学员卖货,更要教他们运营技巧,让他们能长久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