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盼 周月桂
武陵山脉的深处,张家界的溪涧总带着几分诗意。在一处静谧的 “秘境” 中,棕褐色的大鲵舒展身躯,在水中缓缓游弋,偶尔吐出的气泡,轻触水面漾开涟漪——这是跨越1.6亿年的生命,在与当下的时光温柔相拥。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育救护中心里,全国3个遗传支系的大鲵在此安栖,每一道水波的律动,都藏着一场关于守护的深情故事。
大鲵,有着“水中活化石”之称,1.6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存在。作为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野外种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多年来,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大鲵中心)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大鲵野外种群数量逐渐恢复,各类科研进展正给大鲵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新建了大鲵科研救护基地和9处管护站房,为大鲵保护再添保障。
日夜监测,守护绿色栖息地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以大鲵及其栖息地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大鲵种质保存最为完整的活体种源库。保护区横跨张家界、常德市、怀化3市6县(区),总面积达14285公顷。澧水、锦江、沱水三大流域纵横交错,745 条总长约3000公里的河流干道及支流,构成保护区内大鲵繁衍生息的庞大水系网络,其中一处大鲵重要栖息地就在世界遗产地武陵源的“绿色仙境”内。
山清水秀的背后,一群人在为张家界的“活化石”默默努力。大鲵中心有10多名养护员,20多名生态巡护员,他们是保护区一手资料员和监管者,为了监测大鲵的生态信息,日日夜夜奔波在大鲵出苗点和重要河段的20多条巡护样线上。
“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保护区内进行细致巡查,同时借助先进的定位设备与智能监控系统,开展大鲵栖息地视频全天候监测。”大鲵中心主任魏营说。大鲵中心在大鲵出苗点范围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影像监测数据的实时获取。通过样线调查和环境DNA检测等手段进一步掌握大鲵种群结构、活动习性、繁殖习性等基本情况。
保护区近年的水系生态监测中显示,部分支流经过生态修复后,大鲵幼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充分彰显了这方山水对大鲵生存的重要性。
立足创新,提升保护水平
在溪涧的一隅,一个个特制的洞穴静静卧在水中,成为野生大鲵的 “温馨家园”。
去年,大鲵中心将大鲵仿生态繁殖的固定洞穴运用到野外自然栖息地,制作了便携式洞穴,科学布置在大鲵的野外生存环境中,为野生大鲵提供一个能避难、能栖息、能繁殖的安全藏匿环境。科研人员设计制造的“人工洞穴”成功吸引了野生大鲵入住,这是该濒危物种保护野外复壮的重要一步。
在大鲵中心,12条长20多米的仿生态溪里建有100多个仿生态洞穴。仿生态溪池及仿生态洞穴获得了国家专利,该专利与另一项同时获得国家专利的大鲵仿生态繁殖方法相配套,包括大鲵仿生态环境的建立、亲本择育、人工授精、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及幼苗培育等,有效提升了大鲵种群数量及“生活质量”。
“立足创新,强化科研合作以提升大鲵的保护水平和质量,是保护区的一项重点工作。”大鲵中心主任魏营介绍,近年来,保护区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吉首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合作,开展大鲵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保护区本底资源数据,监测发现金鞭溪的野放大鲵已形成自然稳定的野外种群,分布密度约为75尾/公里;开展大鲵种群DNA鉴定,在野外存在中国大鲵、华南大鲵两个遗传支系种群;开展了大鲵疾病研究,研制出大鲵虹彩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迁地救护大鲵亲本1万余尾,每年繁育本土纯种大鲵幼苗3000余尾,确保本土大鲵种质资源有效保护。此外,还发表40余篇科研论文,获5项专利、1个湖南地方标准、1项仿生态技术成果,相关研究获中国人与生物圈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支持。
山间水边,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旋律
每到秋冬,澧水河段会迎来 “国宝” 中华秋沙鸭越冬,既为张家界添彩,也印证当地生态优势。
作为长江中游重要水源地与生态屏障,该保护区覆盖了张家界市76.5%的水域,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近年,大鲵栖息地持续改善,通过开展大鲵出苗点的生境修复,大鲵野外出苗点已修复至12个,其中8个出苗点持续稳定出苗。大鲵种群数量有效恢复,从2015年的7000余尾增加至目前的1.38万尾,种群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资源明显提高,保护区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鱼类89种,超出科考数据20多种;记录鸟类309种,超出科考数据100多种;发现大量保护区新记录种,包括海南鳽、壶瓶山鮡、峨眉髭蟾、宽脊疣螈、四川竹叶青、金色林鸲、长尾地鸫等。
科普宣教,为大鲵保护营造了更好的氛围。近年来,大鲵中心深入挖掘大鲵保护区在地特色,壮大专业自然教育导师队伍,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和体验大鲵保育工作。
2025年9月,保护区作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出席了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第二十六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保护区凭借突出表现,近年来荣膺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入选湖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省级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正式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成为生物保护领域的典范。
期待大鲵的故事在张家界山水间延续,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