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计算万物 湘约未来——智算驱动新质生产力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孩子们营建一个气候友好的世界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孙乾丰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这个由联合国发起的纪念日已走过60多个年头。今年的主题“敢作气候担当 点亮儿童未来”尤为引人深思——在全球气候持续变化的背景下,它既揭示了当下的挑战,也指向我们共同的责任。

  气候变化正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24年发布报告《阻碍进展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及其对儿童健康与福祉的影响》,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全球有4.66亿名儿童(约占全球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每年经历的极端高温天数已是其祖辈童年时期(即60年前)的至少两倍。除了气温之外,干旱、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也影响了儿童获得营养食物、清洁饮用水,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各地积极采取行动。为缓解极端天气对儿童学习环境的影响,多地大力推进校园改造工程。例如,重庆南岸区实施“清凉工程”,为58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统一安装了3650台空调;长沙在今年暑假期间完成城区中小学空调全覆盖,确保每个孩子在新学期拥有凉爽舒适的学习空间。

  硬件改善之外,提升儿童的气候素养与行动能力同样很重要。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学校已将气候与环境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孩子们通过参与垃圾分类、节能实践、生态观察等多样活动,切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今年7月,第41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在湖南举办,营员们走进气象业务部门,开展实地考察,在专家引导下深入了解气候与生态的关系。

  这些扎根于校园与课堂的行动,呼应了全球层面的协作。今年1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会议期间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关于儿童及气候问题的合作。双方同意提升儿童青少年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促进他们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设计。这意味着,孩子们的学习与行动,将拥有更坚实的支持和更广阔的舞台。

  守护孩子的未来,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它存在于政府、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孩子们自己的实践中。我们今天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一场代际的接力,最终将汇成孩子们明天的蓝天与清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