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科技创新筑牢“钢铁粮仓”
用自立自强书写报国答卷
——访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陈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11月11日,长沙秋意正浓。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陈雯刚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山返回,来不及多休整便走进实验室,反复测验最新数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正是我们选矿人的使命坐标。”陈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是工业体系的筋骨,战略性矿产则是国防安全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守住国家“钢铁粮仓”、筑牢未来产业根基,就是团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我近40年的坚守。”陈雯介绍,此前国际铁矿巨头压境,国内铁矿石因“贫、细、杂”陷入“产矿不如买矿”的困境,一座座矿山停摆,30多万名矿工面临失业。

  “‘钢铁粮仓’的根基不能被别人攥在手里。”带着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担当,她带领团队联合全国十大钢铁公司与重点矿山,开启十年攻坚——踏遍全国矿点采集样本,在实验室反复试验,在矿山现场顶着粉尘日夜值守,最终研发出适配不同矿种的高效选矿技术体系。

  这项技术不仅将我国铁精矿质量推向世界领先水平,更稳住了国内钢铁原料市场。“大年三十时,原本下岗又复工的矿工给我发来感谢短信,我才深刻理解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终究要落到保障民生、稳固产业的实处。”该成果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对“自立自强”要求的生动回应。

  尽管已累计盘活全国20多亿吨“呆矿”、有效增储上百亿吨资源,但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快速变化,陈雯坦言自己不敢停下脚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继续破解‘卡脖子’难题。”

  她深知,稀土、钒钛、铌、萤石等战略性矿产,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电站、芯片等未来产业的“核心命脉”,全球分布不均且技术壁垒高,一旦受制于人将直接动摇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

  她和团队正在攻坚的地标内蒙古白云鄂博资源丰富,但稀土、铌与铁共生的特性,让高效分离成为世界性难题。约60年前,陈雯的导师余永富院士就来到此处,几代人接力攻关,终于在近期研发出磁性分组-选择性分离技术。在盘活白云鄂博巨量战略资源的同时,更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战略矿产开发技术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资源安全屏障。

  而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转型的坚实支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为矿业高质量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陈雯坦言,矿业绝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长远账,绿色智能转型本身就是矿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

  她话锋一转,谈及团队的实践成果:攻克共伴生矿物分离关键技术,让铜铅锌、钒钛、稀土等资源“吃干榨净”。在攀钢江南选厂,钛铁矿回收技术年增效益超亿元;在各地矿山,绿色工艺让资源利用率提升40%以上,能耗降低30%,从源头守住生态红线,让“黑色矿业”焕发“绿色生机”。

  去年落户湖南的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这是破解湖南矿业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她带领团队打造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带动智能装备、数字矿山等配套产业发展,为湖南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筑牢资源根基。

  眼下,她正整理着长沙实验室的最新数据,几天后便要再次启程返回白云鄂博——那座蒙古语意为“富饶神山”的地方。

  “在那里继续探索共伴生战略金属的综合利用,为祖国筑牢未来产业的基石,是我接下来最要紧的事。”60岁的陈雯眼中满是执着,更饱含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的坚定担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