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变革破局 防流量诱惑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财经传媒论坛观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炜信 黄利飞

  当前财经内容传播生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又身处一个怎样的新生态当中?如何创作出既接地气又冒热气的财经内容?

  11月12日下午,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创新·变革·共赢”财经传媒论坛上,财经传媒代表聚焦主流财经媒体系统性变革、构建财经内容传播新生态及优质财经内容助力产业经济发展等主题畅所欲言。

  变革是主流媒体必答题

  互联网舆论场复杂多元,财经领域信息更是繁杂,这对财经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增强财经报道影响力,对主流媒体而言,变革无疑是排在首位的关键词。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副主任杜海涛介绍,人民日报以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着力打造财经新闻新平台、新产品,创办了麻辣财经等5个融媒体工作室,还创办了新媒体经济评论栏目《尺素金声》,共同构建财经新闻融媒体矩阵。

  “我们必须深化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加强内容形式场景的创新,建立及巩固与受众的连接和信任。”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费杨生介绍,中国经济信息社定位于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在系统性变革中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完善联通境内外、融通政企研、覆盖全业态的内容产品体系,努力提升预期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系统性变革之下,内容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记者王雷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来形容这种变化。他举例,以往中央电视台报道金价上涨内容,几乎只有资讯;现在可以看到“算算哪吒身上的乾坤圈到底用了多少黄金”“这些黄金从《哪吒1》到《哪吒2》上映,到底涨了多少钱?”等活泼、生动的内容产品。

  技术与记者编辑共享席位

  能否与新技术协作共生双向奔赴,决定了传媒的未来竞争力。技术如何与编辑记者共享席位?

  上海报业集团界面财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章茜分享,目前,财联社来自AI输出解决方案的收入已经达到数千万元,成为界面财联社增长的第二曲线。

  回溯财联社的发展历程,技术底座成为拉动其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上市公司业绩披露高峰期,我们月均发稿量超过3万篇,但我们公司的规模从1000多人下降到现在的800多人。”章茜说。

  “新华财经今年推出了智能升级版,以更智能的工具、更精准的分析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费杨生介绍,中国经济信息社也上线了行业洞察的AI助手,围绕各地特色产业,研发了相关的系列价格指数,建立新华指数体系,为预期管理提供科学工具。

  破圈与责任的考量

  打开“硬核财经小爆姐”的视频,不少内容动辄有上万甚至10万+的点赞、转发。

  “当你的视频能够影响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时候,是否会感觉到责任的压力,是否会为了破圈而牺牲准确性和严谨性?”圆桌论坛上,回答这个问题时,“硬核财经小爆姐”主理人曹月华坦言,一定是有压力的,而压力的背后正是对于责任的考量。

  曹月华说,流量也好、破圈也罢,不是求来的也不是谋来的,而是用户选择了你,所以自己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即聚焦内容本身,把内容做好,让你持续被用户筛选到。同时,如果为了流量和破圈,却失去财经的准确性、公允性,那“粉丝”一定会选择抛弃你。“这是得不偿失的。”

  “文明始于扩散,社会基于传播,只有责任才能真正让我们走得更远。”“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现场知名财经博主的一致认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