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用好资本市场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湖南在做强做优做大资本市场上出实招、求实效,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为“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注入金融活水。即日起,湖南日报推出《湘股观察》专栏,展示湘股发展的成绩、亮点和湖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炜信
此轮A股缓慢上升的曲线,恰如一壶“慢火老汤”,让不少投资者体会到资本市场的些许禅意。尽管10月30日收盘,三大股指略有回落,上证指数跌破4000点,但小幅回调、交易额放量的态势,不少投资者仍旧津津乐道于上证指数的十年新高。
沪指仅3次站上4000点
10月28日,沪指盘中一度站上4000点整数关口,最高触及4010.73点。29日,延续前一日上攻态势,截至收盘,沪指上涨0.7%,收在4016.33点,稳稳站在4000关口以上,创10年新高。30日,沪指失守4000点大关,截至收盘,沪指跌0.73%,收报3986.90点,但沪深两市成交额较前一日放量1656亿,达到2.4万亿。
有波动,却似小幅震颤。正如记者此前采访的某资深投顾所说:“纵观A股30年历程,此轮行情不似以往,以往的A股涨起来像张狂少年,这一轮的行情更加稳重,徐徐攀升,对投资者更为友好。”
事实上,加上此次沪指站上4000点关口,在A股历史上只有3次。
2007年,上证指数首次突破4000点,这是一轮由经济繁荣与改革预期共同驱动的史诗级牛市,上证指数从2700多点开始快速攀升,仅用时约3个月就突破4000点大关。第二次突破4000点,是2015年,从3000点到4000点仅用47个交易日,呈现出明显的“资金推升”特征,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贡献了超60%的涨幅。
湘股板块跑赢大盘近16%
时隔10年,指数归来,动因已变。A股市场在规模、结构、投资者行为和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场由科技主线主导的结构性“慢牛”,不再是资金的短暂狂欢,而是蓄势已久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注脚。
观湘股,以小见大,可见科技主线的成长蓄势。
“港股上市是蓝思科技‘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公司将以香港为支点,让国际资本与蓝思的智造优势、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共享‘中国智造’的增长红利。”开启“A+H”双平台征程后,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如此描绘公司的新未来。
华纳药厂正开启第三次创业,从仿制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2024年,其研发投入达1.58亿元,同比激增53.45%,占营收比重11.21%,远超国内医药工业百强企业8.2%的平均值。
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暖风劲吹,友阿股份、国科微、华升股份、邵阳液压等湘股企业筹划并购重组,运用资本市场平台,积极拥抱新兴产业。
近年来,A股“湘军”阵容不断壮大,近5年新增30家,其中大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湖南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9万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这轮“慢火老汤”的行情中,湘股跑赢大盘,成为市值管理的佼佼者。方正证券信融投顾团队高级投顾刘明鑫介绍,自2024年9月24日启动截至2025年10月29日沪指累计上涨了46.11%,湖南板块累计上涨了62.16%,远远跑赢大盘指数近16%。
科技板块仍可重点关注
再放眼海外,横向参照美股,A股的未来又将有何预期?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美股总市值达66.74万亿美元,占全球14个主要股市总市值的54.8%。看结构,美股头部几家科技公司市值总数就已经超过A股。就在本周,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其迅猛增长势头让其稳居全球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地位。科技“七姐妹”(苹果、微软、英伟达等)总市值超35万亿美元,占美股总市值的52%。
业内人士分析,相比美股科技板块一家独大,A股撑住市值的主要是金融和能源,科技板块市值占比相对较小。对于A股投资者的启示就是,当前,以AI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预示着广阔的产业前景,创新型企业成长的空间还是一片蓝海,投资者大可关注。
方正证券鼎航投顾团队执行总监肖慕湘建议,投资者可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寻找机会,海外算力、存储芯片、半导体产业链、可控核聚变、军工、新能源、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是重点关注方向,尤其是优质龙头且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品种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