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0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莫成 通讯员 田海峰)近日,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召开。自然资源部在“矿山生态修复专题论坛”上发布全国30个典型案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并获推荐。
花垣县地处湘、渝、黔交界处,曾经是“锰三角”核心区之一。长期粗放的矿业活动虽推动经济发展,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2021年以来,花垣县全面推进矿业综合整治,探索形成“协同治理+产业转型+法治保障”的创新路径,先后获评“湖南省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改革试点县”“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创建示范区”。
花垣县先后投入14.59亿元实施生态修复,累计完成覆土复绿2.18万亩,矿区林木覆盖率提升至86%。生态蝶变带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花垣县接待游客4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亿元。推进矿渣资源化利用,建成330万吨尾渣综合利用生产线,实现对废矿渣的“吃干榨净”,年产值可超4.39亿元。通过承接“东桑西移”工程,在关闭的尾矿库及废弃矿坪种植蚕桑8000亩,年产值达400万元,带动1.3万农业人口增收,人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
2025年3月,湘西州出台全国首部县域矿山生态修复法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矿山生态修复条例》,为矿区依法开展生态治理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截至目前,当地已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