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炜信 通讯员 谢莹秀
金融机构如何助力“老有所养”?近日,记者探访位于深圳的泰康之家·鹏园养老社区,切身感受到养老金融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根本忙不赢”的养老社区
10月24日9时许,鹏园社区内热热闹闹,八段锦、钢琴、游泳、模特表演……各种课程都开课了。“忙不赢,根本忙不赢,每天的课程满满的。”去年入住鹏园的冯叔向记者感叹。
课堂之外,老人们三三两两结伴在园区里散步;健身房里,教练指导老人使用各类器材进行锻炼;四季花厅内,展出在住老人的摄影作品、个人收藏品。
活力时尚的享老生活在各地泰康之家上演。入住老人中,有的是连续出书的北大退休教授,有的是知名导演,在社区带其他老人赏析电影,还有的是铁人三项教练,教大家游泳。
据了解,泰康之家围绕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了一整套成熟的文娱服务体系,打造银发智慧“价值再创造中心”。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运营社区共开设近600门课程,拥有居民俱乐部约350个。
截至今年,泰康已在37个重点城市布局养老社区,规划超6万个养老单元、可容纳近9万名老人,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品质连锁养老集团之一。目前,包括鹏园、湘园等在内的27家社区已投入运营,在住居民超1.8万人。
鹏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泰康是保险业首个创新推出“寿险支付+养老服务”创新商业模式的险企,创造性地将保险支付与医养服务相结合。在支付端,泰康提供年金保险、重疾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商业保险产品;在服务端,形成“医、养、康、宁”相融合,以客户和患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推进一场养老革命。
“八仙过海”发力银发经济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数据显示,老年人口规模将从当前约3.1亿人增加到2030年的3.9亿人,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老年人口约1400万。
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意味着养老需求海量存在。由险企打造的养老社区在全国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就是保险公司角逐“养老”新赛道的缩影。
显然,“保险+康养”已成为保险业的一大趋势。不少保险机构与泰康思路类似,在助力制度化养老金体系之外,还直接参与到养老产业。
平安集团为投保客户提供三甲医院绿通、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打通“预防—诊疗—康复”闭环。其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整合医、食、住、行数百项服务,累计服务超10万家庭。
中国人寿构建“让子女放心、让老人安心”的养老生态建设理念,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多方式供给。截至目前,已累计在15个城市布局养老服务,拥有18个机构养老项目。
太平人寿依托集团“保险+医康养”布局,一方面,建立多维度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养老服务网络覆盖27省54市,基本实现“东南西北中”全覆盖。另一方面,与多家知名医院等展开深度合作,2025年上半年,医疗大健康基金累计投资金额达20.91亿元。
发展养老金融,绝不止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体系。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保险机构既做无形的养老资产保值增值金融服务,也深耕有形的实体养老产业,增加养老保障供给,将为构筑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满足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