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慧:让更多人看见乡村学校

    朱慧。   通讯员 摄

  【人物】

  朱慧,女,2001年出生,湖南省常宁市西岭镇中心学校教导主任。2021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同年9月以特岗教师身份回乡任教。参加工作以来,所教科目和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嘉奖。她利用业余时间以自媒体方式记录教育生活,抖音号“西东东老师”粉丝超60万,全网近70万粉丝,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

  【日志】

  10月23日,晴。

  又是一个通宵。凌晨5点半,我终于把国培项目的教案和PPT做完了。窗外天刚蒙蒙亮,学生们马上要起床准备跑操了。我关掉电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喝掉杯子里最后一口凉透的茶,准备去操场看看。

  寒来暑往,这样的清晨,我已经经历过不知多少次。

  今年是我担任教导主任的第一年,比当班主任还要累,不仅要抓自己班上的学生,还要管整个年级,从跑操到课堂,从午休到晚自习,再到一次次家访,事无巨细,都要管。但我知道,这本就是我的责任。

  记得刚当老师那年,我才19岁,班上大半学生都比我高,我只能叉着腰装“凶”。如今,我成了全校最年轻的教导主任,“凶”已不必再装。学生见了我,总会不自觉加快脚步。

  我承认,我对学习抓得很紧,每周三、周五放学,别的班都放学了,我一把凳子、一把扫帚横在教室门口,学生一个个背完书才能走。我清楚,对这些孩子而言,读书,很可能是走出农村的唯一路径。

  去年,我接手了一个全校公认“最差”的班:成绩倒数,班风涣散,调皮学生占了大半。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从家访到谈心,从班风建设到活动组织,一步一步把他们从倒数第一带到正数第一。班上的奖状,从零到挂满一整面墙。

  班上的吕文,是大家眼中“问题”最大的学生:上课不看黑板,衣服破着洞,头发总是乱糟糟的。后来我知道,他妈妈很早就离开了他,爸爸在外打工,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除了给他做饭,别的也管不了。

  这样的孩子在我们学校太多了,他们的叛逆与顽皮,背后是渴望被看见、被关切的呼喊。

  一次考试,吕文进步了一点。就是因为这一点点,我在班上郑重颁给他一张“进步奖状”。他愣在那里,从不敢相信到喜极而泣——那个瞬间,被我记录了下来,后来被《人民日报》转发。网友说:“这就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其实,我只是看见了他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开始拍视频,源于一次偶然的家访。那天我去一个学生家里,看到年迈的奶奶独自照顾孩子,家里虽然简陋,但奶奶把一切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把这段经历剪成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引来许多人关注。有人寄来衣服,有人捐来物资,当地政府也送来了生活用品。那一刻我明白:镜头是有力量的。

  朋友问我:“朱慧,你这么忙,哪来的时间拍视频?”其实我的视频很简单,一段音乐,几个镜头,没有复杂的剪辑,可正是这样简单的记录,才更加真诚,更打动人心。

  如今,我的账号有了60多万粉丝,很多人因为我,开始关注乡村教育,关注留守儿童。今年,学校也成立了教育基金会,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开始帮助这些孩子。这就是我一直坚持拍视频的原因——想让更多人看到,在偏远的乡村,还有这样一群孩子在努力,这样一群老师在坚守。

  账号火了之后,教育局、宣传部也曾多次邀请我到城里工作。明年合同到期,我可以选择离开,但我不想走,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老师,不教书,仿佛就失去了灵魂,我想我就是为教书而生的。

  跑操的哨声响起,朝阳穿破云层,金色的光芒洒在每个孩子身上,尽管一夜未眠,但望着他们奔跑的身影,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我又充满了力量。

  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和学生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