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执令 肖中云
湖南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始终将团结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强化核心引领、筑牢思想阵地、丰富平台载体、聚焦作用发挥”“四位一体”工作格局,着力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践行“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立己立人、立功立言”的“四同四立”价值追求,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进步汇聚了广泛共识与智慧力量。
强化核心引领,把稳“同心同德”之舵
学校始终牢牢把握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权,确保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将统战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定期座谈、情况通报等制度,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主动与党外知识分子交朋友、听意见、聚共识,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引导他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种常态化的沟通与引领,不断巩固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确保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频共振。
筑牢思想阵地,夯实“同向同行”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不断创新形式载体,筑牢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根基。一是深化理论武装。依托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报告会等平台,组织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以及国情省情校情,引导他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二是丰富教育形式。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实践考察、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国情研修等活动,让党外知识分子在亲身感知中增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认同,激发爱国爱校热情。三是强化共识教育。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建言献策等,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和国家发展大局,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确保行动上与党同向同行。
丰富平台载体,拓展“立己立人”之路
为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学校积极搭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平台载体,助力其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社会相统一。一是建强组织平台。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知联会等按照章程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组织活力。规范党外知识分子信息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为发现、培养、使用人才奠定基础。二是打造建言平台。定期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协商会,就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听取意见建议。鼓励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国家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提案议案、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搭建实践平台。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同心·科技服务团”、“教授博士服务地方行”等活动,深入企业、乡村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普宣传和人才培训,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价值、提升能力。这些平台不仅为党外知识分子提供了增长才干、实现抱负的舞台,也促进了他们在成就事业的同时,积极传递正能量,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共同进步,体现了“立己”与“立人”的有机统一。
聚焦作用发挥,彰显“立功立言”之效
引领的最终目的在于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学校注重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将智慧力量凝聚到立德树人和推动发展上来。一是聚焦立德树人。鼓励党外教师坚守教书育人一线,将专业知识和爱国情怀融入教育教学,争做“四有”好老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支持他们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二是聚焦科技创新。近两年,党外知识分子立项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1金1银2铜,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三是聚焦社会服务。引导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诤言、献良策,近两年,在市区两会前组织党外人士提交建言28篇,游春华同志参与重点调研课题“做优‘衡有味道’美食品牌,打造‘衡有印象’特色街区”,在议政性常委会上作口头发言;3名政协委员的提案被珠晖区采纳并督办,以实际作为“立功”。同时,鼓励他们在学术领域、文化领域深耕细作,近两年,党外人士发表SCI论文9篇,以真知灼见“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