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聚合力 “三亲”提效能
——衡南县基层治理实践见闻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陈苏宁

  不久前,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专门通报表扬衡南县茶市镇怡海村应急避险案例:清明时节,村民发现该村的一段公路出现裂缝、即将塌方,第一时间上报,镇、村两级干部10分钟内抵达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最终实现“零伤亡、零次生灾害”。这生动诠释了衡南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速度与温度。

  今年以来,衡南县锚定党建引领核心,创新推行“亲近群众、亲力解难、亲清有为”的“三亲”工作法,结合村镇实际探索特色治理路径,让基层治理既有民生温度,又具实践效能。

  党建领航,织密民生服务网

  9月中旬,栗江镇六合村养老中心内,72岁的王阿姨晒着太阳笑容满面:“有人唠嗑、有人照料,每餐两荤一素一汤,医生还常来检查!”这温暖一幕,是党建领航破解民生难题的缩影。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看病、做饭、娱乐”三难问题,衡南县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为核心,将党旗插在养老服务最前沿,创新“屋场+养老服务”模式。六合村整合集体经济与贤达乡邻捐赠资金,把闲置村屋改造成含16间适老化住房的养老驿站,同步配套日间照料、医疗保健功能区。截至目前,23位老人在此舒心养老,4位行动不便者每日有热餐上门,“不离本土、养老无忧”的目标落地见效。

  在就医方面,衡南县推动医疗服务从“坐等上门”转向“主动入户”,截至今年8月底,全县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35个、配备医护人员1516人,签约服务覆盖居民超4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5.64%,县级专家下沉基层指导320人次,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8.3万张,用“零距离”服务守护群众健康。

  “三亲”赋能,破解治理难题

  衡南县首创的“屋场恳谈会+”基层治理模式,如今已升级为“三亲”工作法,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

  “亲近群众”是治理的起点。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茶市镇以扎实举措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严格对标“四下基层”制度要求,深化“走找想促”活动实效,同步健全“三级包联”工作体系,通过常态化走访入户的方式,精准收集群众的诉求与意见建议,全力确保民意传递“不打烊”、问题收集“无遗漏”,让群众的声音能及时被听见、被回应。该镇还专门设立“群众说事日”,围绕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重点议题,主动邀请群众建言献策,鼓励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想法与建议,让决策更贴合群众需求、更具民生温度。

  “亲力解难”是治理的核心。9月17日,李女士到衡南县综治中心反映,她在衡南高新区一公司工作3天后被辞退,企业拒付工资。中心次日即组织双方调解,工作人员既阐明劳动者获取报酬的合法权益,也帮助企业规范用工流程,最终圆满解决问题,实现“矛盾不上交”。

  “亲清有为”是治理的底线。今年7月,衡南县委书记许达调研栗江镇东方红村蛋鸡养殖产业时,发现该产业虽带动就业增收,但存在规模化、标准化不足,产业路过窄等问题。他当即指示县农业农村局加强产业指导,栗江镇、县公路养护中心全力保障基建,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持续擦亮“只要在衡南、办事都不难”的政务服务品牌。

  据统计,推行“三亲”工作法以来,衡南县结合“四下基层”制度和“走找想促”活动,积极组织党政干部深入基层,常态化收集民情民意,累计听取群众意见建议1038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98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