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这两天,一位名叫“王阿阿”的旅行博主发布的一段视频火了。她在新疆阿勒泰自驾游时不慎撞伤牧民家的一只羊,本以为要面临赔偿纠纷,没想到故事的走向完全出乎意料——牧民赛力克不但没要她赔钱,反而把她请上饭桌,一起分享羊肉、畅聊到深夜。于是乎,一个只有小羊“遭殃”的结果达成了,让人又好笑,又温暖。
为什么这个结局如此动人?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损坏—赔偿”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逻辑。尤其在牧区,羊是重要的生计来源,索赔合情合理。但赛力克却选择用“共享一顿饭”回应“撞伤一只羊”。他没有把对方看作“肇事者”,而是视作“远道而来的客人”。于是,一场交通事故变成了一个回味悠长的温暖故事,这显然比单纯的赔偿更具价值。
更难得的是,这个故事的当事双方都很得体。大快朵颐后,“王阿阿”主动提出赔偿,赛力克拒绝了:“这顿饭算我请你了。”她偷偷留下现金离开,赛力克的短信又“追”过来,要通过转账退还900元……两人在转账与退还之间“极限拉扯”,最终达成一个温暖的约定——快过年了,赛力克还要寄一点“大尾巴羊”的羊肉给“王阿阿”尝尝。你来我往之间,没有算计,只有体谅;没有对立,只有交心。
在新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王阿阿”所经历的故事,并不是孤例。还记得,有网友在新疆偶遇葡萄园里摘果的小孩哥,想购买却被“拒绝”——“卖不了,但是可以送”;也有博主行至新疆昌吉州时,偶遇哈萨克族孩子,当被问及是什么民族时,孩子们满怀骄傲地说:“我们肯定是中华民族啊!”这些细碎的日常,拼凑出新疆最真实的模样——一方多民族共居共乐、彼此信任的土地。
眼下,新疆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金黄的树林倒映水中,景色如画。但新疆最美的,从来不只是风光,是那些葡萄架下的笑语、帐篷里端出的热茶,是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亲近。如果你也向往,不妨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