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融冰 卓萌
10月23日,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丰收的田野上,游客们在聆听该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代丽平讲述“种粮也能够致富”的故事。
常德经开区国银新材实验室里,TOPCon正细银粉样品正接受检测,今年1至9月,该企业产值超20亿元,同比增长160%,全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0亿元。
夜幕降临,常德河街游人如织,非遗工坊引人驻足,大型演出《常德往事》带领游客步入时光隧道。
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街区,常德的发展活力扑面而来。
稳增长、调结构,经济发展量质齐飞
“十四五”以来,常德市锚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投资重心从基建转向产业项目,以“项目为王”筑牢发展根基。近5年来,全市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07个,完成总投资超4000亿元。
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稳健平安医疗、中联车桥智能生产线、昆宇储能电池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达47个,为常德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常德的产业投资占比从2020年的59%提升至2024年的6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3749.1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532.7亿元,跃上新千亿台阶,总量居全省第三位。人均GDP突破9万元,增幅超30%。
消费与开放同步发力。常德河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36亿人次,年均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8%。对外开放方面,常德获批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积极拓展非洲等新兴市场,对非贸易增长2倍多,与安哥拉卡森戈市缔结友好城市。
凭借经济的强劲发展,常德多次上榜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市、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抓传统、育新兴,产业格局多点支撑
常德坚持以传统产业为根基、以新兴产业为引擎,构建“4+3”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协同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在传统产业提升方面,常德着力改造提升轻工纺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传统产业。轻工纺织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鼎城区液压油缸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展现出深厚的工业底蕴。
新兴产业培育成果丰硕。常德瞄准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生物制造成为“新饭碗”。常德编制专项发展规划,按“一中心三基地”布局,建成创新创业中心、中试平台等载体,湖南文理学院设立合成生物产业学院。今年1至9月,生物制造产业增速达24%,津市市生物酶产业集群获国家级认定,利尔生物“精草铵膦”成为全国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2024年以来,常德举办产业发展大会、科技创新论坛,签约及达成意向项目近百个,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推进。
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与机制保障。常德加速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攻坚,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全覆盖。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选择”,累计引进重大项目1488个,总投资4747亿元。现有经营主体53.7万户、“四上”企业5685家,分别是2020年的1.5倍、1.6倍。飞沃科技、金天钛业相继上市,为常德产业发展树立新标杆。
常德始终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粮食大市责任,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880万亩、375万吨以上,连续21年稳居全省首位,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示范点2694个,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区达110万亩。
常德更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农业,承包耕地流转率达61.21%。将粮油产业链纳入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布局,“常德香米”等优质农产品飘香海外,粮食加工产业产值达626亿元。
惠民生、暖人心,美好生活可知可感
如今的常德,“桃花源”式的诗意栖居不再是想象,而是惠民生、暖人心、顺民意的现实写照。常德这座宜居之城,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可知可感的日常。
5年来,常德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发展的温度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急难愁盼”处发力,推动惠民举措落地见效。常德城镇新增就业21.2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1万人;新增公办学位51819个,医疗床位1820张,养老床位11673张;新增车位60662个,新建改造公厕523座,农村户厕改造47654个,加装电梯961台。一桩桩民生实事,如春风化雨,让生活更舒适,让民心更温暖。
绿水青山常相伴,生态宜居入画来。连续5年,沅澧干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1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清零。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4年获得省政府大抓落实表扬激励,2021至2023年生态环境满意度测评均居全省第一。常德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交通格局的突破,更让常德从“世外桃源”走向“世界大舞台”。常益长高铁提前半年开通,最快59分钟直达长沙,三湘大地形成高铁大闭环。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圆了常德人民群众的出行梦,更为经济发展与文化交融按下“加速键”。安慈、官新、炉慈、益常高速扩容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国道和省道建成里程全省第一,常德港跻身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