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0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罗雨伦 吴晶婕)今天,2025年中国硬质材料及工具产业发展大会在株洲开幕。5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商产业升级路径。
我国硬质材料产业已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跨越,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完整产业体系,去年市场规模6280亿元。作为硬质材料产业核心枢纽,株洲已建立完整产业链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硬质合金生产基地,正持续强化产业链优势,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筑牢材料根基。
如何实现硬质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一级调研员陈江睿说,株洲作为产业集聚区,要发挥“链主”优势,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材料设计、制备工艺、应用验证等全链条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精、尖”迈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陈学森认为,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和绿色车间,实现精益生产、节能降耗。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表示,要借助AI赋能材料研发与制造过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精度与稳定性。
大会期间,政府、协会、高校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多方联动,围绕项目落地、产业协同、产研融合三大方向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发布的10项钨行业重大应用,覆盖深井钻探、隧道工程、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获聘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专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