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花 申晔军 曾伟业
10月17日,在娄星区娄星产业园,湖南宏旺年产10万吨高性能钛材冷轧及复合材料、钛合金结构件项目开工建设。这一总投资50亿元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将构建起从钛矿资源到高端钛材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聚焦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娄星区将“链式思维”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建立产业“链”发展工作机制,以招商链延强产业、政策链固强产业、创新链融强产业、资金链扶强产业、人才链育强产业、服务链培强产业,加快构建娄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娄星区产业承载地,娄星产业园围绕钢铁新材、节能环保、智能装备产业“一主一特一新”,及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等“三电”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
“链式”跃升,集群崛起。
目前,园区注册企业超过720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74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2024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14亿元,亩均税收超过22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
重塑产业生态——
“老树发新枝”“新树开新花”,抢进新赛道
娄星产业园的突围,始于对产业发展的重新审视。
立足钢基础,发挥钢优势,园区围绕钢铁新材、节能环保、智能装备产业链谋划项目,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构建“乔灌草”共生共荣的完整产业生态。
“园区紧邻涟钢,区位优势明显,我们始终围绕‘钢’字做文章。”园区党工委书记曾德智介绍,园区逐条理清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五个方向重点发力,全面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娄星区将招商引资从单个项目引进改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抱团转移,以产业链为经纬,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快形成“板块经济”——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老树发新枝”。在钢铁新材领域,湖南宏旺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项目投产,成功下线湖南省第一块高牌号取向硅钢,填补省内空白。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树开新花”。以爱派尔为龙头引领,贯通上游铸造、机加至下游整机装配全链条,形成“1+5+7+N”模式,目前已集聚19个项目,形成智能装备制造新兴产业链。
未来产业快速布局,抢进新赛道。2025年总投资50亿元的硅钢钛材产业链项目成功落地,计划打造年产10万吨钛材、钛合金、钛复合材料的产业基地。
在娄星产业园,一个个项目“串珠成链”,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闪耀新星,产业发展从“一枝独秀”转向“花开满园”。
硅钢产业园、数控智能装备产业园、湘芯半导体产业园等项目正全速推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多领域齐头并进、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一个依托显著区位优势,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产业结构特色鲜明、多板块高效协同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正以其清晰的发展轮廓与强劲的动能,在这片热土上加速崛起。
构建产业闭环——
大项目、好项目,催生“板块经济”
大项目、好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硬核支撑。园区重点瞄准企业的成长性和带动力,通过招回“链主”企业,发挥“磁吸效应”吸引整个产业落户。
湖南宏旺的“三级跳”奇迹,是园区项目建设的生动注脚。
“14个月实现从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12个月内构建全品类矩阵;又用不到1年时间,成功开拓硅钢高端需求市场。”湖南宏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由宏旺生产的取向硅钢产量达24万吨,位列全国民营企业第一。依托涟钢集团、湖南宏旺等头部企业硅钢产业优势,重点打造硅钢产业集群,已形成年产15万吨变压器铁芯、25万吨高性能硅钢、100万套电机外壳、3000台光伏变压器的产能规模。
爱派尔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落户,同样具有标志性意义。
作为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爱派尔主动当“红娘”,吸引配套企业入驻。从引进5家配套企业,到“1+5”产业格局,再到形成“1+5+7+N”模式,目前已集聚19个项目,带来了一条完整产业链——爱派尔产业园集聚智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从铸造、精密加工、核心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组装。
“磁吸效应”,在今年开工的数控智能装备产业园得到集中体现。
该产业园开工即引进7家企业,覆盖高端数控机床、新材料等领域。这种“抱团式入驻”绝非偶然。对企业而言,产业园提供了从铸造、精加工到整机组装的完整配套,85%的关键零部件可在园区内部完成生产,大幅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与物流成本,真正实现“足不出园造设备”。
同时,建设中的设备共享加工中心,将向所有入驻企业提供设备加工共享服务、核心部件检测服务,帮助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对中小企业而言,高端设备购置成本高昂,自主研发投入大。共享中心通过资源集约化,企业能够用较低成本进行生产和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娄星区构建“一园一会一中心”体系,以数控智能装备产业园为主体,依托娄底市智能制造协会促进企业协作,借力设备共享中心推动技术扩散,助力智能装备集群提质发展。
打造“命运共同体”——
“阳光雨露”滋养企业“枝繁叶茂”
围着产业链转、跟着项目跑。
秉持“产业链”思维,采取“笨办法”招商,通过“引一个企业,聚一个行业,强一个产业”的策略,娄星区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滚雪球”效应。
这种“笨办法”务实管用。园区仔细研究产业,专业研究“三电”上下游,制作 “招商地图”,按图索骥,沿链招商;千方百计努力,翻着电话黄页逐个联系,瞄着目标区域逐层扫楼,敲响陌生房门。围绕产业链全链条,立足上游企业,招引下游企业;依托下游企业,向上游寻找原材料企业。
近年来,园区大力招引培育“链主”企业,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根据细分市场产业规模、产业链结构、链上企业等数据,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支持“链主”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横向配套企业,将客户资源转化为招商资源。推行“四图联动”机制,以产业链全景图、招商路线图、目标企业库、项目进度表精准导航,确保招有所成、大有所获。
引得进,发展好,还要能成长为产业森林。
园区着力打造政府与企业共荣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开展涉企服务“增值化”改革,让企业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聚焦制造业企业“走出去”需求,打造外贸进出口“一类事”场景,提供政策咨询、国际市场分析、出口退税、原产地证书申领等全链条服务,助力宏旺、格为科技等10家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4756万元,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企业服务专区”为中台枢纽,整合政府、社会、市场资源,全量设置十大增值板块,提供216项涉企服务、103项增值服务。推出“1+3+N全流程帮代办”,组建专业队伍,实行“首席一门交办”“链办员精准代办”“行业专员帮办”,为项目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企业只管“点单”,所有审批程序由代办员和帮办专员负责完成,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娄星速度”。
一“链”兴,满盘活。
在娄星产业园,一幅链群协同、生机勃发的壮丽产业画卷正徐徐铺展,其势已成,其兴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