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义刚 张咪 李永亮
今年前8个月,株洲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全省第一。
这不仅生动诠释了株洲制造业势头正劲,也充分印证株洲培育制造名城战略宏图决策科学、落地见效。
过去5年,株洲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努力再创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牌跃升,实现从工业重镇向制造名城的迭代。
先进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锻造株洲新实力
9月底,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株洲举行,全球目光又一次聚焦株洲北斗产业。
株洲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将北斗产业作为“新三样”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短短3年多,就构建从分系统研制、整星研制到星座运营、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终端设备的全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全市北斗时空信息产业集群规模达113亿元,增长34.4%。
如果说北斗产业是从无到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则是从强到更强。
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三大龙头企业为引领,株洲不断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做大做强。去年,产业集群发展到400多家链上企业,总规模达1700亿元。
过去5年,株洲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产业“腾笼换鸟”背景下,坚持先进制造业当家,按照“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思路,加快构建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特高压输变电装备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醴陵陶瓷、先进硬质材料、功率半导体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超材料、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全面起势。
制造名城更加有名有实。轨道交通装备、服饰、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产业3个千亿产业,9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0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引领株洲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排名攀升至第37位。
产业协同的强劲脉动,更在山乡巨变中激荡回响。
“十四五”期间,渌口区深挖“农文旅融合”潜力,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茶陵和炎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茶叶、黄桃等特色农业成为“湘赣红”区域品牌中最亮眼的标识。
株洲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301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902.4亿元。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为37.4%,制造业税收超过房地产成为第一税源。
打开城门向未来,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一个开放的城市,才能拥抱灿烂的未来。
开放,早已融入株洲发展基因。进一步推动“株洲制造”走向全球市场,开放步子要提速。
新发展阶段,株洲清醒认识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变,是一条以物流降本为起点、服务国家战略为支撑、产业协同发展为延伸的系统实践。
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可以打破地理局限。通过构建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株洲无缝对接广州港、盐田港等枢纽港口,覆盖非洲25个港口,将内陆区位劣势转化为跨区域物流优势。
整合物流集散中心、铁海联运通道、株洲港、冷链物流园及B保中心等资源,株洲成功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重塑物流生态,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湘粤非铁海联运开通以来,发运班列超1800列,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5亿元。
打开城市大门的同时,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园区悄然推进。
株洲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设立产业发展局、经济合作局、项目服务局等“六局一中心”,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实现两年引进资金400亿元、项目109个,100%履约,广受好评。
园区全面“瘦身健体”去行政化,株洲市园区亩均税收突破每亩20万元。
开放的株洲,让人们看到一个更有效率的城市。
芦淞通用机场纳入全省低空改革试点空域,长株潭城际铁路新株洲站开通,醴娄高速实现全线贯通,昭云大道、新马南路等“断头路”加速贯通……主动融入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中部株洲通天下。
株洲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一降一升”行动,创造性实施制造名城早餐会、“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企业办事不求人等改革举措,在全国最佳地级城市营商环境50强中位列第25位。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幸福株洲触手可及
建设幸福株洲,该市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合泰富家垅片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年年整治年年差,是株洲基层社会治理最大的短板和难点。
荷塘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破题,数百名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发动群众合力攻坚,实现合泰富家垅片区从“烫手山芋”到“治理样板”的蝶变。
幸福株洲,是量力而行的尽力而为。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聚焦微改造、微服务、微实事和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岗位,株洲扎实推进“三微六位”等民生实事。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等连续上调,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学位7万余个。
过去5年,株洲火车站改造、清水塘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建成使用。
株洲不仅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还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是全省唯一“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试点市。
为让城市更有吸引力,株洲常态化举办北斗峰会、轨博会、醴陵瓷博会、厂BA、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活动,城区人口持续净流入,连续6年入选“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过幸福株洲的生活”,成为城市新名片。